“四念处”是专注于当前的四种目标之一:
- 身念处:正念安住在身体上,觉知当下的身体状态或本质。
- 受念处:正念安住在感受上,觉知当下的感受是苦、乐、不苦不乐。
- 心念处:正念安住在心念上,觉知当下的心念是否有贪、瞋、痴、散乱等状态。
- 法念处:正念安住在诸法上,觉知五盖、七觉分等法,进一步则可调伏五盖、培养七觉分、证知四圣谛。
四念处的身、受、心、法,是从较粗显的层次渐进地导向较细致的层次。修习身念处,觉知身体的姿势、动作、器官、四大等状态或本质纯熟之后,可进一步觉知身体带来的苦、乐、不苦不乐等受,也就是受念处;在修习受念处纯熟之后,则可以更细致地觉知因为这些感受而带来的心念,是否有贪、瞋、痴、散乱等心念,也就是心念处;修习心念处纯熟时,则可及早发现妨碍修行的心念、培养资助修行的觉支,觉知诸法而体悟真理,也就是法念处。
四念处的修法详见卷二十四。
四念处是“七觉分”的基础,七觉分即觉悟的七个部分。“分”即“部分”、“要素”的意思,“修念觉分”即“修习念觉的部分”。
“七觉分”是:
- 念觉分:专注清楚,修习四念处。
- 择法觉分:以智慧明辨、拣择各种法。
- 精进觉分:勇猛精勤,修习四正勤。
- 喜觉分:修行让烦恼减轻而心生欢喜。
- 猗觉分:身心轻安、平静。又译为除觉分、轻安觉分。
- 定觉分:入定而不散乱。
- 舍觉分:心平等、寂静,而能舍离。
修行四念处,时时正念觉知、安住在当下,就是念觉分,能促成后续的其他觉分;有念觉分后能辨别什么法有益、什么法无益,也就是择法觉分;择有益的法而努力,即是精进觉分;精进修行能离于世俗的心念而心生欢喜,即是喜觉支;欢喜能让身心轻松安稳,是猗觉分;身心轻松安稳伴随着更高层次的乐,而容易得定,是定觉分;有了定后无欲无忧,心平等、寂静,而能舍离,是舍觉分。
“七觉分”修法详见卷二十六、二十七。
什么是四念处、七觉分的基础呢?即包含善摄根门(六触入处律仪),详见以下第281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