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禅师教导弟子不要有“分别心”。在《阿含经》的用词中,“分别”却通常是正面的词汇,代表解析,有分别才能分辨种种正见及邪见。佛陀一再教导弟子要善分别诸法,若不能善分别,反而是“痴”。
在《阿含经》中,“计”这个词的意义接近后世论师说的“分别心”一词。“计”是计度、思量、分别、认为的意思,尤指根据“我”而有的计度。由于认为有“我”,而有人、我的分别,也产生了种种对立。这正是经中说由于有我、我所,而产生贪、瞋、痴的原理。
第226经中,佛陀教我们如何“断一切计”,也可以说是断除分别心:断除分别心绝非没有知觉、没有智慧、不懂捡择,而是断除“是我、异我、相在”的“我见”,没有了我、我所的错误分别,而能于一切事不执著。
第227经讲“不计住”,不应该思量“是我、异我、相在”的“我见”,才能无所执取、无所染著,才能如卷二第39经等经所说的“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CBETA, T02, no. 99, p. 9, a18-19),也就是由“不计住”而“识无所住”,才能解脱。
卷十四第359经也说:“若不思量、不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CBETA, T02, no. 99, p. 100, a26-29)
佛弟子必须要能善巧的解析、分别诸法,同时断除我、我所的执著,而能以平等心待人接物,解脱自在的行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