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认为“有我”,即有灵魂之类,具有“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特性。

而佛陀悟道时,发现一切的事物以及身心,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一般人执著于有“我”的见解(“我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反而造成业与轮回,造成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如果有“恒常、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我”,这个“我”应该是不会变的,不会变也就不应该有苦(受逼迫)。但实际上

  • 身心都是迁流变化的,因此才会有苦:无常即苦。
  • 会变、会苦就不是“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我:苦即非我。
  • 既然没有“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我”,身心也就不是“我”所拥有的:非我者亦非我所。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