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0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而说偈言:
“从地起众生, 何者为最胜?
于空堕落者, 复以何胜上?
凡所祈请处, 何者最第一?
于诸言语中, 何者为上辩?”
时,有一天子ⓐ本为田家子,今得生天上,以本习故,即便说偈答彼天子:
“五谷从地生, 是则为最胜,
种子于空中, 落地为最胜。
犎[*]牛资养人, 是则依中胜,
爱子有所说, 是则言中胜。”
彼发问天子语答者言:“我不问汝,何故多言轻躁妄说,我自说偈问世尊言:
“从地起众生, 何者为最胜?
于空堕地者, 复以何为胜?
凡所祈请处, 何者为最胜?
于诸言语中, 何者为上辩?”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从下踊出者, 三明①为最上,
从空流下者, 三明亦第一,
贤圣弟子僧, 是师依之上,
如来之所说, 诸说之最辩。”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世间几法起? 几法相顺可?
世几法取爱? 世几法损减?”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世六法等起, 世六法顺可,
世六法取爱, 世六法损减②。”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 宋、元、明、圣四本无“子”字。
[注解]
① 三明:宿命明(宿命神通)、天眼明(天眼神通)、漏尽明(漏尽神通)。
② 世六法等起,世六法顺可,世六法取爱,世六法损减: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六爱(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意触生爱)生世间,六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能和合,六爱能得有,六情(即“六根”的旧译)生诸苦。”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天人能忆念自己的前世
天人能忆念自己的前世,但在贪著于享天福后则可能忘失前世。经上即记载了一些天人记得前世的例子:
《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4经提到,旷野长者往生无热天(圣者所居的五净居天之一)后立刻回人间拜访佛陀,说“本人间时,有所闻法,不尽得者,今亦忆念。”
《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3经则记载给孤独长者一往生兜率天,马上回人间拜访佛陀,并说偈。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999经记载,悉鞞梨天子能忆念自己的前世为乐善好施的国王。
由本经来看,天人仍会因为在人世时的所习而有偏见,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世间;而佛陀则是客观地以智慧看世间。
- 六入处因缘是世间
本经提到各种“六法”,可参考《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04经:“何等为六六法?谓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CBETA, T02, no. 99, p. 86, c26-28)
《杂阿含经》卷九第230经也说六入处因缘是世间:“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CBETA, T02, no. 99, p. 56, a27-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