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2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年少新学,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少知识①,独一客旅,无人供给,住边聚落客僧房中,疾病困笃。
时,有众多比丘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一比丘年少新学,乃至疾病困笃,住边聚落客僧房中。有是病比丘多死无活。善哉!世尊!往彼住处,以哀愍故。”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即日晡时从禅觉,至彼住处。
彼病比丘遥见世尊,扶床欲起。
佛告比丘:“息卧勿起。云何?比丘!苦患宁可忍不?……”如前差摩迦修多罗广说如是三受,乃至“病苦但增不损。”
佛告病比丘:“我今问汝,随意答我。汝得无变悔耶?”
病比丘白佛:“实有变悔,世尊!”
佛告病比丘:“汝得无犯戒耶?”
病比丘白佛言:“世尊!实不犯戒。”
佛告病比丘:“汝若不犯戒,何为变悔?”
病比丘白佛:“世尊!我年幼稚出家未久,于过人法胜妙知见未有所得,我作是念:‘命终之时,知生何处?’故生变悔。”
佛告比丘:“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比丘!有眼故有眼识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复问:“比丘!于意云何?有眼识故有眼触、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云何?比丘!若无眼则无眼识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复问:“比丘!若无眼识则无眼触耶?若无眼触,则无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是故,比丘!当善思惟如是法,得善命终,后世亦善。”尔时,世尊为病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时,病比丘,世尊去后,寻即命终。临命终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
时,众多比丘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彼年少比丘疾病困笃,尊者今已命终。当命终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云何?世尊!如是比丘当生何处?云何受生?后世云何?”
佛告诸比丘:“彼命过②比丘是真宝ⓑ物,闻我说法,分明解了,于法无畏,得般涅槃,汝等但当供养舍利。”
世尊尔时为彼比丘受ⓒ第一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眼”,大正藏原为“限”,今依据前后文改作“眼”。
ⓑ “宝”,宋、元、明三本作“实”。
ⓒ “受”,元、明二本作“授”。
[注解]
① 少知识:少朋友。
② 命过:命终;寿终。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在和重病比丘的对话中,如果重病比丘有遗憾,佛陀总是先问他“汝得无犯戒耶?”一方面这反映了持戒的重要性,二方面持戒清净则不堕三恶道,重病到死的最差状况都不怕了,何必遗憾?若是遗憾尚未证果的佛弟子,佛陀则为他开示,依佛所教而了知真理、解脱烦恼,自然也就没有遗憾了。(若是犯戒的弟子,则要先忏悔,忏悔后心意柔软,才可能较为安乐。)
本经记载的年轻新学比丘在临终重病时还没有得过人法(超过凡人的解脱或神通),但命终时即证得涅槃,可反映临终时听闻、思维佛法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