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3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长寿ⓐ童子,是树提ⓑ长者孙子,身婴重病①。
尔时,世尊闻长寿童子身婴重病,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次第到长寿童子舍。长寿童子遥见世尊,扶床欲起……乃至说三受,如叉摩修多罗广说,乃至“病苦但增无损。是故,童子,当如是学,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当如是学。”
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四不坏净,我今悉有,我常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告童子:“汝当依四不坏净,于上修习六明分想②。何等为六?谓一切行无常想③、无常苦想④、苦无我想⑤、观食想⑥、一切世间不可乐想⑦、死想⑧。”
童子白佛言:“如世尊说,依四不坏净,修习六明分想,我今悉有。然我作是念:‘我命终后,不知我祖父树提长者当云何?’”
尔时,树提长者语长寿童子言:“汝于我所,顾ⓒ念且停。汝今且听世尊说法,思惟忆念,可得长夜福利安乐饶益。”
时,长寿童子言:“我于一切诸行当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常现在前。”
佛告童子:“汝今自记斯陀含果⑨。”
长寿童子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住我舍食。”尔时世尊默然而许。
长寿童子即办种种净美饮食,恭敬供养。世尊食已,复为童子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校勘]
ⓐ “长寿”,巴利本作 Dīghāvu。
ⓑ “树提”,巴利本作 Jatika。
ⓒ “顾”,大正藏原为“故”,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顾”。
[注解]
① 身婴重病:身体罹患重病。“婴”是缠、绊的意思。
② 六明分想:能成就智慧的观想与思惟的六个要素。其中“明”指智慧、彻底明白佛法,“无明”的对称。“分”又译为“支”,要素、部分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六个明的一部分之法”。
③ 一切行无常想:观察与思惟一切的有为法(因缘而生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又译为“无常想”。
④ 无常苦想:观察与思惟事物无常变异,所以是逼迫的、苦的。参见《杂阿含经》卷一第9经:“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⑤ 苦无我想:观察与思惟事物是逼迫的、苦的,让我不得自在,可见没有“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我。
⑥ 观食想:观察与思惟四食(麤抟食、细触食、意思食、识食)只为了活命而不贪著,因此舍断而彻底地了知四食,详见卷十五第373经。又译为“观食不净”、“贪食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舍断想”。
⑦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观察与思惟世间一切没有什么可爱乐贪著的。
⑧ 死想:观察与思惟死亡必然会发生,我必定会死,而且人命呼吸间,随时可能死亡。又译为“随死念”、“念死”、“死随念”。
⑨ 斯陀含果:断身见、戒取、疑,贪、瞋、痴薄的圣人,最多投生至天界再投生人间,往返一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第二果,又称为一来果。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临终陪伴者的智慧
当长寿童子重病时,他心中放不下祖父树提长者,但树提长者劝他放下眷念,只要忆念佛陀的教法。在临终之际,陪伴者的智慧也很重要,有智慧的陪伴者能引导家人放下留恋,减轻执著,助其安然面对生死。
- 常现在前
长寿童子说:“我于一切诸行当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常现在前。”其中的“常现在前”就是“无间等”,没有任何间隔、差距地以智慧观察,又译作“现观”。这是证果所须要的功夫。
- 明分想
本经的“六明分想”为:一切行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
“明分”指生起“明”(“无明”的对称)的成分,“明分想”指能生起明的成分的观察与思惟,因此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就算是明分想,不限于本经所列的六种,例如其余经中有列出类似意义但不同数目的想:
- 七想:《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林品5〉第113经诸法本经:“若比丘得习出家学道心者,得习无常想,得习无常苦想,得习苦无我想,得习不净想,得习恶食想,得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得习死想。”
- 九想:《长阿含经》卷九第10经十上经:“云何九生法?谓九想:不净想、观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尽想、无欲想。”
- 十想:《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结禁品46〉第9经:“其有修行十想者,便尽有漏,通作证,渐至涅槃。云何为十?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膖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 二十想:《杂阿含经》卷二十七第747经:“如无常想,如是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尽想、断想、无欲想、灭想、患想、不净想、青瘀想、脓溃想、膖胀想、坏想、食不尽想、血想、分离想、骨想、空想,一一经如上说。”
就各经的听众来看,本经“六明分想”的听众是在家人,而其他经中数量较多的七、九、十、二十想的听众则以出家人为主,多出“六明分想”的部分,为不净观的各种方法以及无欲想、空想,可说主要适用于断淫欲的出家人。
另外,《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02经表示修习安那般那念也能成就明分想:“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