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4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住鞞罗磨ⓐ聚落北身恕①林中。
鞞罗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闻已,共相招集,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有众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佛告诸婆罗门长者:“行非法行、行危崄②行因缘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婆罗门长者白佛:“行何等非法行、行ⓑ危崄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佛告婆罗门长者:“杀生,乃至邪见,具足十不善业因缘故。婆罗门!是非法行、危崄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婆罗门白佛:“何因缘诸众生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佛告婆罗门长者:“行法行、行正行,以是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复问:“世尊!行何等法行、何等正行,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佛告婆罗门长者:“谓离杀生,乃至正见,十善业迹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婆罗门长者!若有行此法行、行此正行者,欲求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居士大姓[*]家,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③因缘故。
“若复欲求生四王、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
“若复如是法行、正行者,欲求生梵天,亦得往生。所以者何?以行正行、法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若复欲求往生光音④、遍净⑤,乃至阿伽尼吒⑥,亦复如是。所以者何?以彼持戒清净,心离欲故。
“若复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悉得成就。所以者何?以彼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欲求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欲求断三结,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无量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离欲,所愿必得。”
时,婆罗门长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 “磨”,宋、元、明三本作“摩”。
ⓑ 大正藏无“行”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姓”,大正藏原为“性”,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姓”。[*]
ⓓ “所”,宋、元、明三本作“以所”。
[注解]
① 身恕:印度黄檀,为豆科黄檀属的落叶大乔木,原产于印度。又译为“申恕”、“尸舍婆”、“尸摄惒”。
② 崄:“险”的异体字。
③ 法行、正行:如法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在此特指十善业。
④ 光音:即“光音天”,色界二禅天的最高天。光音天人不用口语沟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称为“光音”。坏劫开始的时候,宇宙发生大火灾,将光音天之下全部烧毁,但无法烧到光音天,此时光音天之下的各界众生会辗转生于光音天。
⑤ 遍净:即“遍净天”,色界三禅天的最高天。此天天人心全面清净而受乐,因此称为“遍净”。又译为“遍净天”、“遍净光天”。
⑥ 阿伽尼吒:为音译,义译作“色究竟天”,是色界十八天的最高天、四禅天的最高天,也是五净居天的最高天。又译为“阿迦尼吒”、“阿迦腻吒”。
[对应经典]
好像不是以上这部,而是:“中部42经/威乐若经”才对。
[读经拾得]
- 善恶有报
本经表示生地狱的人是因为行十恶业,生天上的人是因为行十善业。
细部而言,随着行十善者所愿,可以在人中出身富贵;若加上持戒清净,则可往生欲界天(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若再加上心离爱欲(满足初禅天“离欲、恶不善法”等定力的条件),则可往生色界天(初禅天至四禅天)、无色界天(四空天)、证得初禅至四禅、四无色定、初果至四果、六神通的果报。
《正法念处经》中则表示,十善业当中的身业三戒、口业四戒修习多修习,得以往生欲界天,如同本经所说的“持(身、口)戒清净”。若要超出欲界天,则意业三戒(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要更为清净,也符合本经所说的“心离爱欲”条件。
要有这种种善报,得先行十善、持戒、离欲。
- 所愿必得
本经提到清净修行后“所愿必得”,是指求生某层次的天界或欲得某层次的定境,达到对应的修行则所愿必得。例如往生欲界天的条件是持戒修福,还不须要断欲贪,但往生色界天则还须要断欲贪及对应的定力,因此后者的经文叙述中增加了“心离爱欲”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