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比丘名阿[少/兔]罗度,住耆阇崛山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往诣阿[少/兔]罗度所,共相问讯。共相问讯已,于一面住,白阿[少/兔]罗度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解释不?”

[少/兔]罗度语诸外道言:“随所欲问,知者当答。”

诸外道复问:“云何,尊者!如来死后为有?”

阿[少/兔]罗度言:“如世尊说,此是无记。”

又问:“如来死后为?”

阿[少/兔]罗度言:“如世尊说,此亦无记。”

又问:“如来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

阿[少/兔]罗度言:“如世尊说,此亦无记。”

复问阿[少/兔]罗度言:“云何,尊者!如来死后有耶?说言无记。死后无耶?说言无记。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说言无记。云何,尊者!沙门瞿昙为不知、不见耶?”

阿[少/兔]罗度言:“世尊非不知、非不见。”

时,诸外道于阿[少/兔]罗度所说,心不喜悦,呵骂已,从座起去。

时,阿[少/兔]罗度知诸外道去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于一面住,以诸外道所问,向佛广说,白佛言:“世尊!彼如是问,我如是答,为顺诸法说耶?得无谤世尊耶?为顺法耶?为违法耶?无令他来难诘,堕呵责处耶?”

佛告阿[少/兔]罗度言:“我今问汝,随所问答。阿[少/兔]罗度,色为常耶?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受、想、行、识,为常、无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焰摩迦契经广说,乃至“识是如来耶?”

答曰:“不也。”

佛告阿[少/兔]罗度:“作如是说者,随顺诸说,不谤如来,非为越次;如如来说,诸次法说,无有能来难诘诃责者。所以者何?我于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如实知。阿[少/兔]罗度,若舍如来所作,无知无见说者,此非等说。”

佛说此经已,阿[少/兔]罗度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阿”,元本作“可”。

“耶”,宋本作“也”。

宋本无“为”字。

宋、元、明三本在“耶”字之后尚有“有无耶?非有非无耶?”八字。

宋、元、明三本无‘又问:“如来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阿[少/兔]罗度言:“如世尊说,此亦无记。”’二十七字。

“尊者”,宋、元、明三本作“世尊”。

“说”,大正藏原为“记”,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说”。

[注解]

阿[少/兔]罗度:又译为“阿那律”,比丘名,以“天眼第一”闻名。

如来死后为有:如来死后常存。

无记:不加以讨论或回答。

如来死后为无:如来死后就没了。

如来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吗?既不存在又不是不存在吗?

堕呵责处:被他人呵骂责难。

焰摩迦契经:关于焰摩迦比丘的经典,即本卷第104经。

越次:不按正规次序。

等说:正确的说法。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的南传相当经文,最后还有一句:“从以前到现在,我只安立苦以及苦之灭。” 也有人翻译为“从以前到现在,我只教导苦以及苦的止息”。

这句为北传经文所无,相当的《瑜伽师地论》段落也没有提到这概念。这句话另外在南传的《中部尼柯耶》第22经出现,该经记载外道毁谤说佛教的解脱是断见,佛陀在澄清这毁谤时也提到:“从以前到现在,我只安立苦以及苦之灭。”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也没有这句话。

也就是说,此句话只零星见于南传巴利藏,有可能是古代南传部派论师的注释在传抄过程混入经文中。

虽然这句话可能非原经文,但其意义是说得通的。南传经文中说佛陀“只安立苦以及苦之灭”时,都是当外道基于常见、断见提出问题,若陷在其错误的框架中则难以正确的回应。因此佛陀跳出其错误框架,以佛法的“四圣谛”框架来回答,也可说是以“苦以及苦之灭”来回应。

另一方面,根据佛教的看法,佛陀并不只知道字面上的“苦以及苦之灭”,而是“正遍知”的,如《中阿含经》卷五十九第212经中所探讨。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