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8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毕,还精舍,洗足已,入安陀林坐禅。

时,有异比丘亦复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毕,还精舍,洗足已,入安陀林,坐一树下,入昼正受。是比丘入昼[*]正受时,有恶不善觉起,依贪嗜心。

时,有天神,依安陀林住止者,作是念:“此比丘不善不类,于安陀林坐禅而起不善觉,心依恶贪,我当往呵责。”作是念已,往语比丘言:“比丘!比丘!作疮疣耶?”

比丘答言:“当治令愈。”

天神语比丘:“疮如铁镬,云何可复?”

比丘答言:“正念、正知,足能令复。”

天神白言:“善哉,善哉,此是真贤治疮,如是治疮,究竟能愈,无有发时。”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还祇树给孤独园。入僧中,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入昼[*]正受。有一比丘亦乞食还至安陀林,坐一树下,入昼[*]正受,而彼比丘起不善觉,心依恶贪。有天神依安陀林住,语比丘言:‘比丘!比丘!作疮疣耶?’……”如上广说,乃至“‘如是,比丘!善哉,善哉,此治众贤。’”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士夫作疮疣,  自生于苦患,
 愿求世间欲,  心依于恶贪。
 以生疮疣故,  蛆[*]蝇竞来集,
 爱欲为疮疣,  蛆[*]蝇诸恶觉。
 及诸贪嗜心,  皆悉从意生,
 钻凿士夫心,  以求华名利。
 欲火转炽然,  妄想不善觉,
 身心日夜,  远离寂静道。
 若内心寂静,  决定智明了,
 无有斯疮疣,  见佛安隐路。
 正士所游迹,  贤圣善宣说,
 明智所知道,  不复受诸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昼”,元、明、圣三本作“尽”。*

“责”,圣本作“啧”。

“知”,大正藏原为“智”,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知”。

“令”,大正藏原为“分”,今依据前后文改作“令”。

“欲”,大正藏原为“求”,今依据圣本、高丽藏二本改作“欲”。

“诸”,圣本作“余”。

“若”,宋、元、明、圣四本作“著”。

“知”,圣本作“智”。*

[注解]

安陀林:是音译,义译为寒林,因为林木多而较凉,也是弃尸的树林,而让一般人恐惧而发凉。

作疮疣耶:你是皮肤长了脓包吗?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何故作疮”。

疮如铁镬:脓包像铁锅一样。“镬”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锅,读音同“获”。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汝疮如𤬪”。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比丘打坐时起了贪欲,此时在附近的天人借由和比丘的问答,引导比丘自己找出解决方法:以正念、正智,将心念拉回到修行上。

也可参考《中阿含经》卷二十五〈因品4〉第102经念经:“欲念、恚念、害念作一分;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复作一分”,教我们辨识欲念、恚念、害念的念头而舍之,留下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这样才能渐次得到初禅至四禅,进而因定发慧。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