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8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众多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入毘舍离乞食。
时,有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闲法、律,当乞食时,不知先后次第。余比丘见已而告之言:“汝是年少,出家未久,未知法、律,莫越ⓐ,莫重,前后失次而行乞食,长夜当得不饶益苦。”
年少比丘言:“诸上座亦复越次①,不随前后,非独我也。”如是再三,不能令止。
众多比丘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晨朝着衣持钵,入毘舍离乞食,有一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行乞食时不以次第,前后复重。诸比丘等再三谏不受,而作是言:‘诸上座亦不次第,何故呵我?’我等诸比丘三呵不受,故来白世尊,唯愿世尊为除非法,哀愍故。”
佛告诸比丘:“如空泽中有大湖水,有大龙象②而居其中,拔诸藕根,洗去泥土,然后食之。食已,身体肥悦,多力多乐,以是因缘,常喜乐住。有异种族象,形体羸小,效ⓑ彼龙象,拔其藕根,洗不能净,合泥土食。食之不消ⓒ,体不肥悦,转转羸弱,缘斯致死,或同死苦。
“如是,宿德比丘学道日久,不乐嬉戏,久修梵行,大师所叹,诸余明智修梵行者亦复加叹。是等比丘依止城邑聚落,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善护身口,善摄诸根,专心系念,能令彼人不信者信、信者不异,若得财利、衣被、饮食、床卧、汤药,不染、不着、不贪、不嗜、不迷、不逐,见其过患,见其出离,然复食之。食已,身心悦泽,得色得力,以是因缘,常得安乐。
“彼年少比丘出家未久,未闲法、律,依诸长老,依止聚落,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不专系念,不能令彼不信者信、信者不变。若得财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染著③贪逐,不见过患,不见出离,以嗜欲心食,不能令身悦泽,安隐快乐。缘斯食故,转向于死,或同死苦。所言死者,谓舍戒还俗,失正法、正律。同死苦者,谓犯正法、律,不识罪相,不知除罪。”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龙象拔藕根, 水洗而食之,
异族象效ⓔ彼, 合泥而取食。
因ⓕ杂泥食故, 羸病遂至死。”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越”,圣本作“超”。
ⓑ “效”,大正藏作“效”,今依据圣本改作“效”。
ⓒ “之不消”,圣本作“不消故”。
ⓓ “门”,圣本作“问”。
ⓔ “效”,大正藏作“效”,宋、元、明三本作“效”,今依据圣本改作“效”。
ⓕ “因”,宋、元、明三本作“同”。
[注解]
① 越次:不按正规次序。
② 龙象:梵文及巴利文Nāga为龙及象的合称,在这里指大象。
③ 染著:贪染、执著。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东施效颦
上一卷第1070经中有一位年轻比丘看似不合群而被告状,佛陀则告知大众其实这位年轻比丘已证得阿罗汉;本经则相反,年轻比丘不遵守挨家挨户逐一乞食的戒律(而挑选乞食的人家),被告诫后还顶嘴说也有上座比丘没有逐一乞食,佛陀则要求这位没有证量的比丘要好好守戒,可见佛陀的因材施教。
佛陀比喻健壮的大象拔起莲藕冲一冲就可吃下去,但瘦弱的象没洗干净莲藕,和著泥土一起吃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病死。相似地,已有证量的上座比丘身心清净不染,对于戒律的细节就不需要太过重视,但未证的新学比丘则必须先着重戒律,以训练身心清净不染,否则修行容易出状况。
- 僧团的作息表
从这几经可整理出佛世时僧团的日常作息表。古印度有一天八时或六时的两种时间系统,下表是依一天八时的系统大致的时间作参考用:
佛陀日常生活作息表 | ||
---|---|---|
时间 | 作息 | 加注 |
06:00 ~ 08:59﹝晨朝﹞ | 着衣,持钵,乞食 | 乞食后有时间则坐禅,或有弟子发问,佛陀也会开示。 |
09:00 ~ 11:59﹝日中﹞ | 用餐,返回住处,洗钵,衣钵放好,洗脚洗好。 | |
12:00 ~ 14:59﹝日中(2)﹞ | 入室坐禅,或入林坐禅 | 或有弟子发问,佛陀也会开示。 |
15:00 ~ 17:59﹝晡时﹞ | 结束禅坐,起坐到大众集会的地方,开示说法或解答问题。 | |
18:00 ~ 20:59﹝初夜﹞ | 禅坐或经行 | 经行多在户外,故经行完,“洗足入室”。 |
21:00 ~ 23:59﹝中夜﹞ | 就寝休息,右胁而卧。 | |
00:00 ~ 02:59﹝中夜后﹞ | 休息。 | 特别精进的则起床用功。 |
03:00 ~ 05:59﹝后夜﹞ | 禅坐或经行。 |
乞食,要到有在家众的地方,从僧团居住的郊外通常有一段路。一路上就捧著钵,脚步稳稳地走,眼睛看着前方要走的路上,嘴巴禁语,心念安住在自己身体的动作上,或是所修的法门上。这就是第1080经的背景。
到了村落后,戒律规定要一家家依序乞食,不因贫富贵贱而挑选对象,这是第1083经的背景。
乞得食物后吃饭,心安住在吃饭的动作上,不因食物的味道产生喜爱或讨厌的分别。用完餐后通常会在室内或是树林中打坐,若起了贪、瞋、痴。就必须提起正念、正智。这是第1081经、1082经的背景。
佛陀教导僧众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的每件事情上练习著正念、正智,一天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修行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