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郁鞞罗聚落尼连禅侧,于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时,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门瞿昙住郁鞞罗聚落尼连禅河侧,于菩提树下成佛未久。我当往彼,为作留难。”即化作年少,往住佛前,而说偈言:

“独入一空处,  禅思静思惟,
 已舍国财宝,  于此复何求?
 若求聚落利,  何不习近人,
 既不习近人,  终竟何所得。”

尔时,世尊作是念:“恶魔波旬欲作娆乱。”即说偈言:

“已得大财利,  志足安寂灭,
 摧伏诸魔军,  不着于色欲。
 独一而禅思,  服食禅妙乐,
 是故不与人,  周旋相习近。”

魔复说偈言:

“瞿昙若自知,  安隐涅槃道,
 独善无为乐,  何为强化人。”

佛复说偈答言:

“非魔所制处,  来问度彼岸,
 我则以正答,  令彼得涅槃。
 时得不放逸,  不随魔自在。”

魔复说偈言:

“有石似凝膏,  飞乌欲来食,
 竟不得其味,  损觜还归空。
 我今亦如彼,  徒劳归天宫。”

魔说是已,内怀忧戚,心生变悔,低头伏地,以指画地。

魔有三女,一名爱欲,二名爱念,三名爱乐,来至波旬所,而说偈言:

“父今何愁戚,  士夫何足忧,
 我以爱欲绳,  缚彼如调象。
 牵来至父前,  令随父自在。”

魔答女言:

“彼已离恩爱,  非欲所能招,
 已出于魔境,  是故我忧愁。”

时,魔三女身放光焰,炽如云中电,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我今归世尊足下,给侍使令。”

尔时,世尊都不顾视。

知如来离诸爱欲,心善解脱。如是第二、第三说。

时,三魔女自相谓言:“士夫有种种随形爱欲,今当各各变化,作百种童女色、作百种初嫁色、作百种未产色、作百种已产色、作百种中年色、作百种宿年色,作此种种形类,诣沙门瞿昙所,作是言:‘今悉归尊足下,供给使令。’”

作此议已,即作种种变化,如上所说,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归尊足下,供给使令。”

尔时,世尊都不顾念。

“如来法离诸爱欲。”如是再三说已。

时,三魔女自相谓言:“若未离欲士夫,见我等种种妙体,心则迷乱,欲气冲击,胸臆破裂,热血熏面。然今沙门瞿昙于我等所都不顾眄,如其如来离欲解脱,得善解脱想。我等今日当复各各说偈而问。”复到佛前,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爱欲天女即说偈言:

“独一禅寂默,  舍俗钱财宝,
 既舍于世利,  今复何所求?
 若求聚落利,  何不习近人,
 竟不习近人,  终竟何所得?”

佛说偈答言:

“已得大财利,  志足安寂灭,
 摧伏诸魔军,  不着于色欲。
 是故不与人,  周旋相习近。”

爱念天女复说偈言:

“多修何妙禅,  而度五欲流?
 复以何方便,  度于第六海?
 云何修妙禅,  于诸深广欲,
 得度于彼岸,  不为爱所持?”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身得止息乐,  心得善解脱,
 无为无所作,  正念不倾动,
 了知一切法,  不起诸乱觉,
 爱恚睡眠覆,  斯等皆已离。
 如是多修习,  得度于五欲,
 亦于第六海,  悉得度彼岸。
 如是修习禅,  于诸深广欲,
 悉得度彼岸,  不为彼所持。”

时,爱乐天女复说偈言:

“已断除恩爱,  淳厚积集欲,
 多生人净信,  得度于欲流
 开发明智慧,  超逾死魔境。”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大方便广度,  入如来法律,
 斯等皆已度,  慧者复何忧?”

时,三天女志愿不满,还诣其父魔波旬所。

时,魔波旬遥见女来,说偈之:

“汝等三女子,  自夸说堪能,
 咸放身光焰,  如电云中流,
 至大精进所,  各现其容姿,
 反为其所破,  如风飘其绵。
 欲以爪破山,  齿啮破铁丸,
 欲以发藕丝,  旋转于大山。
 和合悉解脱,  而望乱其心,
 若能缚风足,  令月空中堕。
 以手挠大海,  气嘘动雪山,
 和合悉解脱,  亦可令倾动。
 于深巨海中,  而求安足地,
 如来于一切,  和合悉解脱。
 正觉大海中,  求倾动亦然。”

魔波旬弄三女已,即没不现。

[校勘]

“郁鞞罗”,巴利本作 Uruvelā。

“尼连禅”,巴利本作 Nerañjarā。

“魔波旬”,巴利本作 Māra pāpiman。

“往”,明本作“住”。

“竟”,元本作“意”。

“乌”,明本作“鸟”。

“画”,宋本作“昼”。

“爱欲”,巴利本作 Taṇhā。

“爱念”,巴利本作 Arati。

“爱乐”,巴利本作 Rāga。

“以”,圣本作“已”。

“如”,圣本作“知”。

“流”,圣本作“海”。

“若”,大正藏原为“著”,今依据高丽藏改作“若”。

“挠”,大正藏原为“抒”,今依据宋本改作“挠”。

“嘘”,大正藏原为“歔”,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嘘”。

“时”,大正藏原为“如”,今依据高丽藏改作“时”。

[注解]

郁鞞罗:摩揭提国的村名,佛陀曾苦行六年的地方,今日印度比哈尔邦的 Urel 村,义译为“苦行林”,又译为“郁毘逻”、“优楼频螺”。

尼连禅河:恒河支流。位于中印度摩竭提国伽耶城的东方,相当于今日印度比哈尔邦的帕尔古河。又译为“尼连然河”。

弄:嘲讽、取笑。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记载了知名的佛陀成道时天魔波旬及三魔女依序试练佛陀的事件。

波旬试着怂恿佛陀,先是说“何不习近人?”要佛陀不要在清净处修行,要去和人群混在一起。佛陀不为所动,表示已得解脱之乐因此不需要和人群混在一起求娱乐。于是波旬再尝试相反的方向,表示“独善无为乐,何为强化人?”要佛陀不为众生说法。佛陀也不为所动,表示随缘说正确的答案,来人精进则自然解脱自在、出脱魔境。

也就是说佛陀既不染著于群众,也不会啬于随缘教化,让众生得解脱。波旬徒劳无功,只好低着头走了,接着由其三位女儿爱欲、爱念、爱乐试练佛陀。当然,佛陀也早看破了爱欲、爱念、爱乐,而不为所动。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