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0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持尼师坛,著右肩上,至安陀林,布尼师坛,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尔时,祇桓ⓑ中有两比丘诤起,一人骂詈,一人默然。其骂詈者,即便改悔忏谢于彼,而彼比丘不受其忏,以不受忏故。时,精舍中众多比丘共相劝谏,高声闹乱。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祇桓[*]中高声闹乱。闻已,从禅觉,还精舍,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晨朝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入ⓒ昼正受,闻精舍中高声大声,纷纭闹乱,竟为是谁?”
比丘白佛:“此精舍中有二比丘诤起,一比丘骂,一者默然。时,骂比丘寻向悔谢,而彼不受。缘不受故,多人劝谏,故致大声,高声闹乱。”
佛告比丘:“云何?比丘!愚痴之人,人向悔谢,不受其忏,若人忏而不受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诤,说偈教诫言:
“‘于他无害心, 瞋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 于瞋以不住①。
虽复瞋恚盛, 不发于麁言,
不求彼阙ⓓ节②, 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 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 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 刚彊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 非谓执绳者③。’”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亦复赞叹行忍者。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行忍辱,赞叹忍者,应当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昼”,元、明、圣三本作“尽”。*
ⓑ “桓”,明本作“洹”。*
ⓒ “入”,大正藏原为“人”,今依据宋、元、明、碛砂藏四本改作“入”。
ⓓ “阙”,大正藏原为“开”,宋本作“关”,今依据元、明、圣三本改作“阙”。
ⓔ “怒”,宋、圣二本作“恕”。
ⓕ “害”,圣本作“虚”。
[注解]
① 不住:不执取。
② 阙节:品德有缺失。
③ 我说为善御,非谓执绳者:善于驾车而非只是拿着马车绳随着马车乱跑。比喻能控制瞋恚,不为瞋恚所驱使。
[对应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