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1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阿修罗ⓐ王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与ⓑ三十三天欲共斗战。时,天帝释闻阿修罗王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来欲共ⓒ战。闻已,即告宿毘梨ⓓ天子言:‘阿公知不?阿修罗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欲与三十三天共战。阿公可敕三十三天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与彼阿修罗共战。’尔时,宿毘梨天子受帝释教,还自天宫,慢缓宽纵,不勤方便。
“阿修罗众已出在道路,帝释闻已,复告宿毘梨天子:‘阿公!阿修罗军已在道路,阿公可速告令起四种兵与阿修罗战。’宿毘梨天子受帝释教已,即复还宫,懈怠宽纵。
“时,阿修罗王军已垂至,释提桓因闻阿修罗军已在近路,复告宿毘梨天子:‘阿公知不?阿修罗军ⓔ已在近路,阿公!速告诸天起四种兵。’
“时,宿毘梨天子即说偈言:
“‘若有不起处①, 无为安隐乐,
得如是处者, 无作亦无忧。
当与我是处, 令我得安隐。’
“尔时,帝释说偈答言:
“‘若有不起处, 无为安隐乐,
若得是处者, 无作亦无忧。
汝得是处者, 亦应将我去。’
“宿毘梨天子复说偈言:
“‘若处无方便, 不起安隐乐,
若得彼处者, 无作亦无忧。
当与我是处, 令我得安隐②。’
“时,天帝释复说偈答言:
“‘若处无方便, 不起安隐乐,
若人得是处, 无作亦无忧。
汝得是处者, 亦应将我去。’
“宿毘梨天子复说偈言:
“‘若处不放逸③, 不起安隐乐,
若人得是处, 无作亦无忧。
当与我是处, 令得安隐乐。’
“时,天帝释复说偈言:
“‘若处不放逸, 不起安隐乐,
若人得是处, 无作亦无忧。
汝得是处者, 亦应将我去。’
“宿毘梨复说偈言:
“‘懒惰无所起, 不知作已作④,
行欲悉皆会⑤, 当与我是处。’
“时,天帝释复说偈言:
“‘懒惰无所起, 得究竟安乐,
汝得彼处者, 亦应将我去。’
“宿毘梨天子复说偈言:
“‘无事而ⓕ得乐, 无作亦无忧,
若与我是处, 令我得安乐。’
“时ⓖ,天帝释复说偈言:
“‘若见若复闻, 众生无所作,
汝得是处者, 亦应将我去。
汝若畏所作, 不念于有为,
但当速净除, 涅槃之径路⑥。’
“时,宿毘梨天子严四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与阿修罗战,摧阿修罗众,诸天得胜,还归天宫。”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兴四种兵,与阿修罗战,精勤得胜。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以精勤方便,亦常赞叹精勤之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勤精进,赞叹精勤。”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阿修罗”,巴利本作 Asura。
ⓑ “与”,大正藏原为“时”,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与”。
ⓒ 宋本无“共”字。
ⓓ “宿毘梨”,巴利本作 Suvīra。
ⓔ 宋、元、明、圣四本无“军”字。
ⓕ “而”,大正藏原为“亦”,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而”。
ⓖ 大正藏无“时”字,今依据圣本补上。
[注解]
① 不起处:不须起身的地方。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清闲[……]处”,相当的经文作“不奋起、不精进之处”。
② 若处无方便,不起安隐乐,若得彼处者,无作亦无忧。当与我是处,令我得安隐:如果有地方不须精进、不须起身、安稳快乐;如果有这样的地方的话,不须要作事也没有忧虑,应当给我这样的地方,让我得到安稳。
③ 不放逸:这边特指不外求、不做事,和经中一般的用法不同。
④ 不知作已作:连事情作了没都不知道,指行为很荒废。
⑤ 行欲悉皆会:要什么欲望都能够享受到。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五欲自恣受快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会有一切欲的达成”。
⑥ 汝若畏所作,不念于有为,但当速净除,涅槃之径路:你若怕事不爱有所作为,那就该往涅槃之路去。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天帝释得知阿修罗军要攻打过来了,就请宿毘梨天子备战,但宿毘梨天子回天宫享乐就把备战一事置之脑后,天帝释讲了三次,他也忘了三次,甚至说起偈来,感叹有没有地方可以不做事就得安乐?
天帝释答道:“如果有这样的地方,我一定跟你去!”意指没有这么好康的地方。
宿毘梨天子用不同的言词,讲了五次类似意思的偈子,种种颓废,就是不想做事。最后天帝释说这种地方也不是完全没有,涅槃就是,赶快精进求涅槃吧!
宿毘梨天子接不下去,只好去备战了,而佛陀也以此故事表示应该要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