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2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祇树给孤独园:佛陀的道场之一,由给孤独长者向祇陀太子买下土地,并由祇陀太子布施树林。“给孤独长者”是须达多长者的绰号,因为他乐善好施,常常救济孤独无依的人,因此被称为给孤独长者。

四沙门果:修行的四阶段成果,即初果至四果。“沙门”在古代印度原泛指传统婆罗门教以外的出家修行者,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须陀洹果:见到真理,而断身见(执著于有“我”)、戒取(执著于无益解脱的禁戒、禁忌)、疑(对于真理的怀疑犹豫;对佛法僧戒的疑惑)的圣人,最多于天界与人间往返七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初果,又称为预流果。

斯陀含果:断身见、戒取、疑,贪、瞋、痴薄的圣人,最多投生至天界再投生人间,往返一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第二果,又称为一来果。

阿那含果:断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欲贪、瞋恚)的圣人,不再生于欲界。例如下一生生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天界,并在天界证得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第三果,又称为不还果。

阿罗汉果:断尽烦恼、不再轮回的四果圣人。

[对应经典]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