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9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苏摩比丘尼,住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毕,持尼师坛,著右肩上,至安陀林坐禅。

时,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门瞿昙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苏摩比丘尼,住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毕,持尼师檀,著右肩上,入安陀林坐禅。我今当往,为作留难。”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至苏摩比丘尼所,问言:“阿姨!欲至何所?”

答言:“贤者!欲至远离处去。”

时,魔波旬即说偈言:

仙人所住处,  是处甚难得,
 非彼二指智,  能得到彼处。”

时,苏摩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等?欲恐怖我。为人?为非人?为奸狡人?”作此思惟已,决定智生,知是恶魔来欲娆乱,即说偈言:

应以定慧而非男女相评断人心入于正受,  女形复何为,
 智或若生已,  逮得无上法。
 若于男女想,  心不得俱离,
 彼即随魔说,  汝应往语彼
 离于一切苦,  舍一切暗冥,
 逮得灭尽证,  安住诸漏尽。
 觉知汝恶魔,  即自磨灭去。”

时,魔波旬作是念:“苏摩比丘尼已知我心。”内怀忧悔,即没不现。

[校勘]

宋、元、明三本无“右”字。

“安”,圣本作“女”。

“恶魔”,宋本作“应”,元、明、圣三本作“应去”。

宋、元、明、圣四本无“即自磨灭去”五字。

“念”,宋、元、明、圣四本作“念即时磨灭去”。

[注解]

尼师檀:坐时或卧时垫在身下,以保持衣服干净的长方形布。又音译为尼师坛,义译为敷具、坐具。

仙人:超凡的修行人。

二指智:少许的智慧。南传的注释书解释女人以两根手指取线而割断,或探试煮饭是否熟了,因此以二指智批评女人的智慧只能做针线活。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确地获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又译为“等至”,音译为“三摩钵底”。

语彼:告诉他。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不管佛弟子的出身为何,佛陀都善护念佛弟子,鼓励他们精进,纵使目标看似遥远,佛陀总会解说一步步的次第让弟子能日渐增上。魔波旬则反之,主张目标遥远所以应该放弃。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