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2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优波遮罗①比丘尼亦住舍卫国王园比丘尼众中,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毕,持尼师坛[*],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时,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门瞿昙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优波遮罗比丘尼亦住舍卫国王园比丘尼众中,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毕,持尼师坛[*],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树下,入昼[*]正受。我今当往,为作留难。”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至优波遮罗比丘尼所而说偈言:
“三十三天上, 炎魔ⓐ②兜率陀ⓑ③,
化乐ⓒ④他自在ⓓ⑤, 发愿得往生。”
优波遮罗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为人?为非人?为是奸狡人?”自思觉悟:“必是恶魔欲作娆乱。”而说偈言:
“三十三天上, 炎魔兜率陀,
化乐他自在, 斯等诸天上。
不离有为行⑥, 故随魔自在,
一切诸世间, 悉是众行聚⑦。
一切诸世间, 悉皆动摇法⑧,
一切诸世间, 苦火常炽然。
一切诸世间, 悉皆烟尘起⑨,
不动亦不摇, 不习近凡夫。
不堕ⓔ于魔趣, 于是处娱乐,
离一切爱ⓕ苦, 舍一切暗冥。
寂灭以作证, 安住诸漏尽,
已觉汝恶魔, 则自磨灭去。”
时,魔波旬作是念:“优波遮罗比丘尼已知我心。”内怀忧戚ⓖ,即没不现。
[校勘]
ⓐ “炎魔”,巴利本作 Yāmā。
ⓑ “兜率陀”,巴利本作 Tusitā。
ⓒ “化乐”,巴利本作 Nimmānaratin。
ⓓ “他自在”,巴利本作 [Paranimmita-]Vasavattin。
ⓔ “堕”,大正藏原为“随”,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堕”。
ⓕ “爱”,宋、元、明三本作“忧”。
ⓖ “戚”,大正藏原作“寂”,今依据高丽藏改作“戚”。
[注解]
① 优波遮罗:比丘尼名,是舍利弗的妹妹。又译为“波罗遮罗”、“优波折罗”。
② 炎魔:欲界六天的第三天。又译为“夜摩天”、“焰摩天”。
③ 兜率陀:欲界六天的第四天。又译为“兜率天”、“兜率哆天”,义译为“知足天”。
④ 化乐:即“化乐天”,欲界六天的第五天。此天天人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出五欲的境界而自娱乐,因此称为“化乐”。又译为“化自在天”。
⑤ 他自在:即“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的最高天。此天天人能以较其低的天所变化出的欲境,自由拿来给自己娱乐,因此称为“他化自在”。又译为“他化乐天”。
⑥ 有为行:因缘条件所形成的,泛指世间世俗的一切。(阿含辞典(庄春江))
⑦ 众行聚:众多因缘和合的会聚。此处的“行”指“有为法”,也就是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
⑧ 动摇法:会转变更易、无常的事物。案: apajjalitaṃ 从 calati 来 这个字是 (移)动,摇动.aor.cali,caliṃsu; pp.calita; caus.cāleti,caleti 使(移)动,摇动。
⑨ 烟尘起: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十念中有“念天”,系念诸天的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精进修行。但佛弟子的终极目标是解脱轮回,而不是往生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