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23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是念:“颇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后世愿满足、现法后世愿满足不?”作是念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静思惟,作是念:‘颇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现法后世愿满足不?’”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得现法后世愿满足,谓不放逸善法。不放逸善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得现法后世愿满足。

“大王!譬如世间所作麁业,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复如是。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得现法后法愿满足。如力。如是种子、根、坚、陆、水、足、行、师子、舍宅,亦如是说。是故,大王!当住不放逸,当依不放逸。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已,夫人当作是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今亦当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如是夫人,如是大臣、太子、猛将亦如是。国土人民应当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夫人、太子、大臣、猛将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等亦应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大王!若住不放逸、依不放逸者,则能自护。夫人、婇女亦能自保,仓藏财宝增长丰实。”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称誉不放逸,  毁放逸者,
 帝释不放逸,  能主忉利天。
 称誉不放逸,  毁[*]放逸者,
 不放逸具足,  摄持于二义:
 一者现法利,  二后世亦然,
 是名无间等,  甚深智慧者。”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宋、元、明、圣四本无“得”字。

“世”,宋、元、明三本作“法”。

“世”,宋、圣二本作“法”。

“坚”,宋、元、圣三本作“坚坚”。

“婇”,圣本作“彩”。

“仓”,宋、元、明三本作“库”。

“呰”,明本作“訾”。*

[注解]

麁业:农业。

呰:XXX

是名无间等,甚深智慧者:(不放逸具足的人)叫做有洞察的甚深智慧的人。“无间等”即洞察,即没有任何间隔、差距地以智慧观察,又译作“现观”。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是名为健夫,明哲之所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现观利益的坚固者被称为‘贤智者’”。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学生努力读书、不翘课,而能有好成绩;上班族努力工作、不翘班,而能有好的工作成果;学佛者努力修行、不放逸,修行才能有所成就。因此不放逸对于世间或出世间法都很重要,而能为现世及后世都带来利益。
  • 不放逸能让人不沈迷于五欲,如《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七〈邪聚品35〉第4经所说:“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云何为五?所谓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夫愚痴之人着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者,不能得度波旬境界。若贤圣弟子成就一力,胜尔许力。云何为一力?所谓无放逸力。设贤圣弟子成就无放逸者,则不为色、声、香、味、细滑之所拘系。以不为五欲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界,度诸畏难,至无为之处。”(CBETA, T02, no. 125, p. 699, b7-15)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