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27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而说偈言:

“不可常言说,  亦不一向听,
 而得于道迹,  坚固正超度。
 思惟善寂灭,  解脱诸魔缚,
 能行说之可,  不可不应说。
 不行而说者,  智者则知非,
 不行己所应,  不作而言作。
 是则同贼非, 名为不善业。”

尔时,世尊告天子言:“汝今有所嫌责耶?”

天子白佛:“悔过,世尊!悔过,善逝!”

尔时,世尊熙怡微笑。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我今悔其过,  世尊不纳受,
 内怀于恶心,  抱怨而不舍。”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言说悔过辞,  内不息其心,
 云何得息怨?  何名为修善?”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谁不有其过?  何人无有罪?
 谁复无愚痴?  孰能常坚固?”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可”,大正藏原为“行”,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可”。

“名为不善业”,大正藏原无此句,今依据元、明二本补上。

“抱”,圣本作“于”。

[注解]

孰能常坚固:谁能够永远地坚定?《杂阿含经》本句后疑似缺了一段,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还有一段:“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如来婆伽婆,正智得解脱,彼无诸愆过,亦复无得失,彼已离愚痴,能具于正念。’”相当的南传经文则也有一段:“如来、佛陀,一切生存类的怜愍者,他不存在罪过,他没有走入歧途,他不走向迷妄,他是经常正念的慧者。对忏悔罪过者们,如果不接受者,更愤怒、严重的瞋恚,他存敌意,那敌意我不欢喜,我原谅你们的罪过。”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真正的忏悔要发自内心

佛陀对于犯了过错的人,总是慈心勉励只要诚心忏悔,未来世即可得律仪成就。即使是盗法出家的重罪,在面对须深的忏悔时,世尊也是一样地劝勉:

《杂阿含经》卷14第347经

佛告须深:“受汝悔过,汝当具说:‘我昔愚痴、不善、无智,于正法、律盗密出家,今
日悔过,自见罪、自知罪,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凡人
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

然而,本经中的天子起初只是嘴上说忏悔,心中仍有怨念,佛陀则微笑不受。

当今我们虽已无法亲在佛前求忏悔,然而在拜忏时,心中还是得将恶心及怨念都忏悔、弃舍,才是真正的悔过。

  • 世尊微笑

世尊累劫修行,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行住坐卧威仪具足,绝不会无因缘而笑,《杂阿含经》中,就非常少见到世尊微笑的记载。

《杂阿含经》卷31第872经

尊者阿难即受教,以伞盖覆灯,随佛后行,至一处,世尊微笑。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
不以无因缘而笑,不审世尊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