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28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而说偈言:
“悭悋生于心, 不能行布施,
明智求福者, 乃能行其惠。”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怖畏不行施, 常得不施怖①:
怖畏于饥渴, 悭悋ⓐ从怖生②,
此世及他世, 常痴饥渴畏③,
死则不随无ⓑ, 独往无资粮④。
少财能施者, 多财难亦舍⑤,
难舍而能舍, 是则为难施。
无知者不觉, 慧者知难知⑥,
以法养妻子, 少财净心施⑦。
百千邪ⓒ盛会ⓓ⑧, 所获其福利,
比前如法施, 十六不及一。
打缚恼众生, 所得诸财物,
惠施安国土, 是名有罪施。
方之平等施, 称量所不及,
如法不行非⑨, 所得财物施。
难施而行施, 是应贤圣施,
所住ⓔ⑩常获福, 寿终上生天。”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 “悋”,大正藏原为“惜”,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悋”。
ⓑ “无”,大正藏原为“死”,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无”。
ⓒ “邪”,大正藏原为“耶”,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邪”。
ⓓ “百千邪盛会”,巴利本作 Sataṃ sahassānaṃ sahassayāginaṃ。
ⓔ “住”,大正藏原为“往”,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住”。
[注解]
① 怖畏不行施,常得不施怖:因为畏惧而不作布施,会常得到不作布施导致的畏惧。(不布施则未来没有福报,未来没有福报则常畏惧。)
② 怖畏于饥渴,悭悋从怖生:因为畏惧于饥渴所以吝啬。
③ 常痴饥渴畏:时常愚痴地畏惧于饥渴。(因为不知道要布施才能在未来世摆脱饥渴,所以这里说吝啬的人愚痴。)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饥穷苦难计”,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所怖畏饥渴,常触痴悭人”。
④ 死则不随死,独往无资粮:(吝啬的业报)不会因死亡而消失,(吝啬的人)只能自己孤独往生而没有来世的福报资粮。
⑤ 少财能施者,多财难亦舍:有的人财产稀少而能布施,有的人财产很多却难像前者般施舍。
⑥ 无知者不觉,慧者知难知:没有智慧的人不知不觉(佛法、善法),有智慧的人则知道难知的(佛法、善法)。
⑦ 净心施:心念清净的布施。(例如布施无贪而不求回报,无瞋而不比较谁施得多,无痴而不执著。)
⑧ 邪盛会:祭祀。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设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牲祭”。
⑨ 如法不行非:如法求财,不以非法的手段求财。
⑩ 所住: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布施不在金额,而在发心
布施,就是舍悭贪,无论自己是富有或贫穷,“难舍而能舍”都是难能可贵的。本经提到,若贫穷而能“净心施”,哪怕金额很少,其福报却很大,是百千个邪盛大会这种“有罪施”也无法相比的。
也可对照《杂阿含经》卷46第1234经,世尊说,百千个邪盛大会所得的功德,也不如正信三宝的十六分之一。
- 肉体死了,业力照样跟随
本经提到:“死则不随死,独往无资粮”,意即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若怕布施会让自己挨饿受渴而吝啬不布施,这样只会让自己来生没有福报资粮。
这呼应了《杂阿含经》卷四十六第1233经提到的—--
“唯有罪福业, 若人已作者, 是则己之有, 彼则常持去。 生死未曾舍, 如影之随形, 如人少资粮, 涉远遭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