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32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优婆夷子,受八支斋,寻即犯戒,即为鬼神所持1)

尔时,优婆夷即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 及月分八日
 神通瑞应月,  八支善正受,
 受持于斋戒,  不为鬼所持,
 我昔数咨问,  世尊作是说。”

尔时,彼鬼即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  及月分八日,
 神足瑞应月,  八支修正受。
 斋肃清净住,  戒得善守护,
 不为鬼戏弄,  善哉从佛闻。
 汝当说言放,  我当放汝子,
 诸有慢缓业,  染污行苦行。
 梵行不清净,  终不得大果,
 譬如拔,  执缓则伤手。
 沙门行恶触,  当堕地狱中,
 譬如拔葌[*]草,  急捉不伤手。
 沙门善摄持,  则到般涅槃。”

时,彼鬼神即放优婆夷子。尔时,优婆夷说偈告子言:

“子汝今听我,  说彼鬼神说,
 若有慢缓业,  秽污修苦行。
 不清净梵行,  彼不得大果,
 譬如拔葌草,  执缓则伤手。
 沙门起恶触,  当堕地狱中,
 如急执葌草,  则不伤其手。
 沙门善执护,  逮得般涅槃。”

时,彼优婆夷子如是觉悟已,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心不得乐,还归自家,母遥见子,而说偈言:

“迈世而出家,  何为还聚落,
 烧舍急出财,  岂还投火中?”

其子比丘说偈答言:

“但念母命终,  存亡不相见,
 故来还瞻视,  何见子不欢。”

时,母优婆夷复说偈言:

“舍欲而出家,  还欲服食之,
 是故我忧悲,  恐随魔自在。”

是时,优婆夷如是、如是发悟其子;如是,其子还空闲处,精勤思惟,断除一切烦恼结缚,得阿罗汉果证。

[校勘]

“优婆夷”,巴利本作 Upāsika。

“得”,大正藏原为“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得”。

“葌”,大正藏原为“菅”,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葌”。[*]

“捉”,明本作“提”。

“复说偈”,大正藏原为“说偈答”,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复说偈”。

[注解]

优婆夷:在家的女性佛教徒。

八支斋:效法阿罗汉无贪、瞋、痴,戒除“杀生、偷盗、淫欲、妄语、饮酒、涂香歌舞、坐卧高广大床、非时食”。又译为“八关斋”。

为鬼神所持:被鬼神所控制,而身不由己、心不自在。例如被鬼神所干扰或附身。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佛陀时代,印度一般宗教都有于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举行布萨集会的习惯。佛陀也因应此一宗教活动而成立布萨制。

神通瑞应月:农历一、五、九月三个长斋月,这三个月中四天王天以神足通视察人间善恶,所以称神变月。又译为“神足月”、“神变之月”、“神变月”。

染污:烦恼之别称。又作杂染、染。

kplant.biodiv.tw_e8_8a_92_e8_8a_9213.jpg

葌草:“葌”,“菅”之异体字,音同“间”。芒草,叶片边缘粗糙可割伤人。

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基于正信从家出离,出家修行。

烧舍急出财:如同火烧房屋而抢搬屋内的财物一样急。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中说斋日为“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为何其他经中说六斋日呢?

因为古印度历法中一个月分白半(上半月)、黑半(下半月),白半黑半各自的第八、十四、十五日为斋日,因此一个月中总共有六齐日。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