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1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海ⓑ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染ⓒ著,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①,如乱草蕴②,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鏁,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身、口、意业,如是贪、恚、痴,老、病、死,亦如是说。如五根三经,六根三经,亦如是说③。
[校勘]
ⓐ “在”,明本作“住”。
ⓑ 大正藏无“海”字,今依据宋、明二本补上。
ⓒ “染”,大正藏原为“深”,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染”。
ⓓ “肚”,宋、元、明三本作“壮”。
[注解]
① 狗肚藏:狗肚中的肠子(般的纠缠)。
② 乱草蕴:杂乱积聚的水草。
③ 如五根三经,六根三经,亦如是说:本经讲了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识知色、声、香、味、触后,染著身、口、意业,是一经。染著贪、恚、痴,是第二经。染著老、病、死,是第三经。这些经中没提到意根,因此是五根三经。另外有经典则讲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染著,而为六根三经。
[对应经典]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229经海经第二。
[读经拾得]
后世佛教徒将流转生死的无量身、口、意业称作海,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一〈忉利天宫神通品1〉:“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CBETA, T13, no. 412, p. 779, a7-8),其原始定义可见本经。
如何能渡过“业海”?本经及下一经中,佛陀告诉了我们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