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4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①,以烧其目,令其炽ⓐ然,不以眼识,取于色相②、取随形好③。所以者何?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痴无闻凡夫,宁烧铁锥,以钻其耳,不以耳识,取其声相、取随声好。所以者何?耳识取声相、取随声好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鼻,不以鼻识,取于香相、取随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随香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舌,不以舌识,取于味相、取随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随味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刚铁利枪,以刺其身,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所以者何?以取触相及随触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诸比丘!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睡眠,不于彼色而起觉想④;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
“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今宁以炽然铁枪以贯其目,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堕三恶趣,长夜受苦。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眼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耳、鼻、舌、身入处当如是学:‘宁以铁枪贯其身体,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故,堕三恶道。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身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触、身识、身触、身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睡眠者是愚痴活、痴[*]命,无果、无利、无福,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起想者生于缠缚诤讼,令多人非义饶益⑤,不得安乐。’”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炽”,宋、元、明三本作“烧”。
ⓑ “趣”,明本作“道”。
ⓒ “痴”,宋、元、明三本作“癖”。[*]
ⓓ 宋、元、明三本无“身触”二字。
[注解]
① 筹:以竹、木、铜、铁等材料作成的细棒,多用于僧团举行布萨或灭诤时,计算僧众人数或是表决。
② 色相:显而易见的形貌特征。显而易见的表征称为“相”,微细、不易立刻辨识的美好称为“随……好”。例如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即指在相法上来看佛陀有“纤长指相”等三十二种显而易见的庄严相貌,“每个指头都妙好”等八十种微细、不易立刻辨识的美好形貌特征。
③ 随形好:微细、不易立刻辨识的美好形貌特征。
④ 觉想:思想。相当的《增壹阿含经》经文作“意有所念,欲坏圣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思考能导致别人在受到控制下破僧的想法”。
⑤ 非义饶益:对真义的获得没有帮助。
[对应经典]
-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6经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235经燃烧法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