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45经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善义善味③,纯一满净,清白梵行,谓四品④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四品法经?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欢喜、赞叹、乐着、坚住,有眼识色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着、苦厌。比丘见已,瞋恚、嫌薄⑤。如是比丘于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赞叹、不乐着坚实,有眼识色不可爱、念、乐、著,比丘见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随魔,自在,乃至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经。”
[校勘]
ⓐ “駮”,大正藏原为“驳”,今依据高丽藏改作“駮”。
[注解]
① 拘留搜:在拘留国中。其中“拘留”是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恒河上游西岸,相当于现今的德里所在,“搜”为地方的复数语尾。又译为“拘楼瘦”、“拘留沙”、“拘流沙”。
② 调伏駮牛聚落:地名,是佛陀教化游历最西北端的城市。又译为“调牛聚落”、“杂色牧牛聚落”、“法行城”,音译为“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剑摩瑟昙拘楼都邑”、“劫摩沙住处”。
③ 善义善味:意义正确,文句正确。
④ 品:项目;主题。
⑤ 嫌薄:嫌弃、轻视。
[对应经典]
- 参考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230经像渔夫那样经。
[读经拾得]
本经的“四品法”是:
-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欢喜、赞叹、乐着、坚住。
- 有眼识色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着、苦厌。比丘见已,瞋恚、嫌薄。
-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赞叹、不乐着坚实。
- 有眼识色不可爱、念、乐着,比丘见已,不瞋恚、嫌薄。
也就是说:
- 遇到可爱的六境,起贪。
- 遇到不可爱的六境,起瞋。
- 遇到可爱的六境,不贪。
- 遇到不可爱的六境,不瞋。
前两项是凡夫的境界,后两项是圣者的境界。借着守护根门、离于执著等日常修持,而能转凡入圣。
无论是本经、无漏法经、律仪、守护根门,都教导我们:于可念六境不生贪,于不可念六境不生瞋。
这不但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禅修时也很好用,例如坐了一炷好香,或体验到好的境界,若要进阶到更高的层次,则可训练自己不起贪心。若坐得全身酸痛,或周围环境吵闹,也不要因此生气,反而可训练自己远离瞋心。
毕竟佛弟子修行的最重要目的并不在于求得特别高深的禅境或神通,而在于断除贪瞋痴。
因此,不管是可爱或不可爱的境界,都可以是修行的好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