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53经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优陀夷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拘槃荼聚落,到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菴罗园中住。

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有诸年少弟子,游行采樵,至菴罗园中,见尊者优陀夷坐一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心意安谛,成就第一调伏。见已,往诣其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时,优陀夷为诸年少种种说法,劝励已,默然而住,彼诸年少闻尊者优陀夷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时,诸年少担持束,还至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置薪束于地,诣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白言:“我和上,当知菴罗园中有沙门优陀夷,姓瞿昙氏,依于彼住,极善说法。”

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语诸年少言:“汝可往请沙门优陀夷瞿昙氏,明日于此饭食。”

时,诸年少弟子受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教已,往诣尊者优陀夷所,白优陀夷言:“尊者当知,我和上[*]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请尊者优陀夷明旦饭食。”

时,优陀夷默然受请。

时,彼诸年少知优陀夷受请已,还归和上[*]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白言:“和上[*]尼!我以和上[*]尼语,请尊者优陀夷,尊者优陀夷默然受请,和上[*]尼自知时。”

尔时,尊者优陀夷夜过晨朝,着衣持钵,往诣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舍。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遥见尊者优陀夷来,疾敷床座,请令就坐,设种种饮食,自手供养,丰美满足。食已,澡漱、洗钵讫,还就本座。

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知食已讫,著好革屣,以衣覆头,别施高床,现起轻相,慠慢而坐,语优陀夷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优陀夷答言:“姊妹!今是非时。”作此语已,从坐起去。

如是。明日诸弟子复至菴罗园采樵听法,还复白和上[*]尼,和上[*]尼复遣诣请食,如前三返,乃至请法,答言:“非时。”不为说法。

诸年少弟子复白和上[*]尼,菴罗园中沙门优陀夷极善说法。

和上[*]尼答言:“我亦知彼极善说法,再三请来,设食问法,常言非时,不说而去。”

诸弟子言和上[*]尼:“著好革屣,以衣覆头,不恭敬坐,彼云何说?所以者何?彼尊者优陀夷以敬法故,不说而去。”

和上[*]尼答言:“若如是者,更为我请彼。”

诸弟子受教,更请供养如前。时,和上[*]尼知食讫已,脱革屣,整衣服,更坐卑床,恭敬白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优陀夷答言:“汝今宜问,当为汝说。”

彼即问言:“有沙门、婆罗门说苦乐自作,复有说言苦乐他作,复有说言苦乐自他作,复有说言苦乐非自非他作。尊者!复云何?”

尊者优陀夷答言:“姊妹!阿罗诃苦乐异生,非如是说。”

婆罗门尼复问:“其义云何?”

优陀夷答言:“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诸苦乐。’”

优陀夷复语婆罗门尼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于意云何?有眼不?”

答言:“有。”

“有色不?”

答言:“有。”

“有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复问:“有耳、鼻、舌、身、意、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言:“此是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于苦乐。’”

婆罗门尼言:“尊者优陀夷!如是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苦乐’耶?”

优陀夷答言:“如是,婆罗门尼!”

婆罗门尼复问:“沙门!云何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优陀夷答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尼!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犹有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答言:“无也,沙门!”

“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时灭永尽无余,犹有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答言:“无也,沙门!”

“如是,婆罗门尼!是为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尊者优陀夷说是法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惑,不由于他入佛教法,于法得无所畏。从座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优陀夷:“我今日超入决定,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从今日尽寿归依三宝。”

尔时,优陀夷为婆罗门尼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校勘]

“优陀夷”,巴利本作 Udāyī。

“拘槃荼”,大正藏原为“拘磐茶”,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拘槃荼”。巴利本作 Kāmaṇḍāya。

“上”,明本作“尚”。[*]

“漱”,大正藏原为“嗽”,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漱”。

“返”,宋、元、明三本作“反”。

“阿罗诃”,巴利本作 Arahanta。

“触”,宋、元、明三本作“触意触”。

“座”,大正藏原为“坐”,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注解]

优陀夷:比丘名,迦毗罗卫国国师的儿子,未出家前净饭王请他带悉达多太子娱乐,劝悉达多太子打消出家的念头。佛陀成道后,跟随佛陀出家,证阿罗汉。佛陀在回家乡前先派遣优陀夷尊者回国,度化了原先不喜欢出家人的净饭王,使得释迦族人及全城的人民热烈迎接佛陀进城,佛陀称赞他“善能劝导、福度人民”第一。又译为“优陀耶”。

婆罗门尼: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祭司阶级的女性。

游行采樵:四处行走捡柴。

诸根寂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安定详和。

成就第一调伏:具有最好的身口意的训练。

和上尼:女师父。“和上”即“和尚”,义译为“亲教师”,是弟子对师父的尊称。

著好革屣,以衣覆头,别施高床,现起轻相,慠慢而坐:穿着好皮鞋,拿衣物覆盖头部,另摆一张高的座位(自己坐),露出轻视的样子,傲慢地坐着。

非时:不是适当的时机。

卑床:矮的座位。

自作:自己所作。指世间苦乐等一切,都是我自己所作的。例如“常见论”执著认为恒常不变的自我造作了一切。

他作:他人所作。指世间苦乐等一切,都是他人(例如造物主大梵天)所作的。例如执著认为大梵(造物主、大我)创造一切。

自他作:部分是自己所作,部分是他人所作。

非自非他作:没有原因而自然发生。

阿罗诃:“阿罗汉”的另译,也是如来十号之一,义译为“应供”。

苦乐异生:苦乐产生的原因和前述不同。

云何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阿罗汉是怎么解说“因缘而生的苦、乐、不苦不乐的息灭”?

灭无余:灭除而没有残余。

见法、得法、知法、入法:看见(理解)了正法、证得了正法、了知了正法、悟入了正法。形容证初果者对正法体悟的情境。

超入决定:超越一般次第地有决心。

[对应经典]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