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0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六分别六入处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六分别六入处经?谓于眼入处不如实知见者,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于眼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皆生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生染著。如是染着相应、愚暗、顾念结缚其心长养五受阴,及当来有爱,贪、喜悉皆增长,身心疲恶,身心烧然,身心炽然,身心狂乱,身生苦觉;彼身生苦觉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增长,是名纯一大苦阴聚集。

“诸比丘!若于眼如实知见,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见已于眼不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如实知见,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于意不染著。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不染著故,不相杂、不愚暗、不顾念、不系缚,损减五受阴,当来有爱,贪、喜,彼彼染著悉皆消灭,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烧,心不烧,身不炽然,心不炽然,身觉乐,心觉乐;身心觉乐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消灭,如是纯大苦聚阴灭。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名为正见修习满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说正语正业正命清净修习满足,是名修习八圣道清净满足。八圣道修习满足已,四念处修习满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修习满足。

若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皆作证。若法应知、应修习者,悉已修习。何等法应知、应了,悉知、悉了?所谓名色。何等法应知、应断?所谓无明有爱。何等法应知、应证?所谓、解脱。何等法应知、应修?所谓。若比丘于此法应知、应了,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知、悉证。若法应知、应修者,悉知、悉修,是名比丘断爱结缚,正无间等,究竟苦边。诸比丘!是名六分别六入处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爱”,大正藏原为“受”,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爱”。

大正藏在“烧”字之前有一“坏”字,今依据元、明二本删去。

“明”,大正藏原为“眼”,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明”。

“止”,大正藏原为“正”,今依据相当的南传经文和《瑜伽师地论》改作“止”。

[注解]

结缚其心:烦恼绑住他的心。“结”指烦恼,又译为“结使”。

当来有爱:对未来存在的渴爱;导致来生的渴爱。其中的“有”即是十二因缘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炽然:猛烈燃烧的样子,这里形容烦恼像火烧般逼迫身心。

纯一大苦阴聚:全是大苦的积聚。又译为“纯大苦聚”、“纯大苦聚阴”。其中“阴”是“积聚”的意思,与“聚”是同义复词。

相杂:互相混和;被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被束缚”。

彼彼染著:到处贪染、执著。

四正勤:正确地勤奋于四个层面:(1)已生恶令断灭、(2)未生恶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长。

四如意足:基于四种因素产生禅定、成就神通:(1)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2)精进定断行成就如意足、(3)意定断行成就如意足、(4)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五根:如同根生茎叶般能增上其他善法的五个根本:(1)信根、(2)精进根、(3)念根、(4)定根、(5)慧根。

五力:由五根实修而发挥出的具体力量,即:(1)信力、(2)精进力、(3)念力、(4)定力、(5)慧力。

若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那些应该证知、应该了知的法,都证知、都了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他的这二法和合俱行:止与观。他以证智遍知那些应该以证智遍知的法”。

作证:亲身体证。

名色:即色、受、想、行、识五阴。其中“名”是“受、想、行、识”四阴,“色”即色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五取蕴”。

有爱:对存在的渴爱。这里的“有”即是十二因缘中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止:心专注于一处(或一境)而不散乱。音译为“奢摩他”、“三昧”、“三摩地”。

观:洞察。音译为“毘婆舍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佛陀教我们观察自己的身心是如何的生起、灭去。感官接触外境时的贪瞋痴是如何缘起的?知道贪瞋痴是如何缘起的,也就可知道如何减少贪瞋痴的再次生起。

借由在生活中一次一次地观察,自然会知道自己习气是如何养成的,也就知道如何趋善避恶、趋吉避凶。

自己最重的恶习为何?怎样会加重这个恶习?怎样能减弱或避免这个恶习?佛陀是大医王,而借由佛陀教导的佛法,佛弟子都要能够自己的习气自己医。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