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4经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告余五比丘④:“色非有我。若色有我者,于色不应病、苦生,亦不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余五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㮈”,宋、元、明三本作“柰”。
ⓑ “波罗㮈”,巴利本作 Bārāṇasī。
ⓒ “鹿野苑”,巴利本作 Migadāya。
[注解]
① 波罗㮈: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于当时的中印度、当今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以北约十公里处的恒河河畔,是十六大国之一的迦尸国的首都。当时有以首都名作为国号的习惯,因此迦尸国又称为波罗㮈国。另译为“波罗奈”。
② 仙人住处:传说鹿野苑是远古曾有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又名“仙人住处鹿野苑”。
③ 鹿野苑:中印度波罗㮈城的地名,当地林中有许多鹿,因此称鹿野苑。佛陀成道后,在此地度化憍陈如等五位比丘证阿罗汉。
④ 五比丘:佛最早度化的五位比丘,分别是憍陈如(又译作“拘邻”)、拔提(又译作“跋提释迦王”)、摩诃男(又译作“摩诃男拘隶”)、婆破(又译作“惒破”)、阿湿波誓(又译作“马胜”、“马师”)。
[对应经典]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59经五群比丘经。
- 南传律藏《大品》犍度部 I.6.13。
- 《五蕴皆空经》。
- 参考《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十五。
- 参考《四分律》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