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4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浮弥①比丘住耆阇崛山。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浮弥所,共相问讯庆慰,共相问讯庆慰已,退坐一面,语尊者浮弥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浮弥语诸外道出家:“随汝所问,当为汝说。”
时,诸外道出家问尊者浮弥:“苦乐自作耶?”
尊者浮弥答言:“诸外道出家说苦乐自作者,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复问:“苦乐他作耶?”
答言:“苦乐他作者,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复问:“苦乐自他作耶?”
答言:“苦乐自他作者,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复问:“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答言:“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者,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诸外道出家复问:“云何?尊者浮弥苦乐自作耶?说言无记。苦乐他作耶?说言无记。苦乐自他作耶?说言无记。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说言无记。今沙门瞿昙说苦乐云何生?”
尊者浮弥答言:“诸外道出家,世尊说苦乐从缘起②生。”
时,诸外道出家闻尊者浮弥所说,心不欢喜,呵责而去。
尔时,尊者舍利弗去尊者浮弥不远,坐一树下。
尔时,尊者浮弥知诸外道出家去已,往诣尊者舍利弗所,到已,与舍利弗面相庆慰。庆慰已,以彼诸外道出家所问事,具白尊者舍利弗:“我作此答,得不谤毁世尊?如说说不?如法说不?为是随顺法行法,得无为余因法论者来难诘呵责不?③”
尊者舍利弗言:“尊者浮弥!汝之所说,实如佛说,不谤如来,如说说、如法说、法行法说④,不为余因论义者来难诘呵责。所以者何?苦乐从缘起生世尊说苦乐从缘起生故。尊者浮弥!彼诸沙门、婆罗门所问苦乐自作者,彼亦从因起生;言不从缘起生者,无有是处⑤。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说者,彼亦从缘起生;若言不从缘生者,无有是处。尊者浮弥!彼沙门、婆罗门所说苦乐自作者,亦缘触生;若言不从触生者,无有是处。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者,彼亦缘触生,若言不缘触生者,无有是处。”
尔时,尊者阿难去舍利弗不远,坐一树下,闻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所论说事。闻已,从座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以尊者浮弥与尊者舍利弗共论说一一具白世尊。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阿难!尊者舍利弗有来问者,能随时答。善哉,舍利弗!有应时智⑥故,有来问者,能随时答。若我声闻,有随时问者,应随时答,如舍利弗所说。
“阿难!我昔时住王舍城山中仙人住处⑦,有诸外道出家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⑧来问于我,我为斯等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而为记说⑨,如尊者舍利弗所说。
“阿难!若诸沙门、婆罗门苦乐自作,我即往彼问言:‘汝实作是说苦乐自作耶?’彼答我言:‘如是。’我即问言:‘汝能坚执持此义,言是真实,余则愚者,我所不许。所以者何?我说苦乐所起异于此。’彼若问我:‘云何瞿昙所说,苦乐所起异者?’我当答言:‘从其缘起而生苦乐。如是说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我亦往彼所说如上。’”
阿难白佛:“如世尊所说义,我已解知,有生故有老死,非缘余⑩;有生故有老死,乃至无明故有行,非缘余;有无明故有行,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 “与”,元、明二本作“以”。[*]
ⓑ “非”,大正藏原为“亦”,今依据前后文改作“非”。
ⓒ “因”,大正藏原为“缘”,今依据高丽藏改作“因”。
ⓓ 大正藏无“乐”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注解]
① 浮弥:比丘名,佛陀称赞他“守持三衣,不离食、息”第一。
② 缘起:由因缘(种种条件)而生起。
③ 如说说不?如法说不?为是随顺法行法,得无为余因法论者来难诘呵责不:是否如实际上所说地而说?是否契合正法而说?是否依著正确顺序地说,而能够不被其他论说因缘的人所问倒、责备?
④ 法行法说:依著一个法、接下来该作的法(行法)合于顺序的说;指所说是正确的。又译为“法次法说”。
⑤ 无有是处:没有这样的情形。
⑥ 应时智:在适当的时机说正确话的智慧。
⑦ 仙人住处:传说远古曾有仙人居住的地方。
⑧ 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这样的义理、这样的词句、这样的文句。这里“味”的原梵文一字多义,唐代以后新译作“文”。
⑨ 记说:决定说;确定说。
⑩ 非缘余:不是由因缘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
[对应经典]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因缘相应12〉第24经异学经。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因缘相应12〉第25经浮弥经。
- 《杂阿含经》梵文残卷 SF 171。
[读经拾得]
- 外道的见解也是因缘生
本经表示一切都从因缘生,连外道错误的知见也有其因缘。
《长阿含经》卷十四第21经梵动经就列举了外道产生错误知见的因缘,举例来说,这个世界刚成立时,有众生投生到梵天,成为梵天以下第一个众生。其他的众生后来才投生到这个世界,第一个众生因此认为自己是第一因、造物主,这是生起常见论的一种因缘。
而在佛教来看,一个行星系为一世界,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外道的见解是基于对于时间、空间的有限观察而作的错误推论。
- 自作自受与缘起
本经举例“苦乐(受)”是缘于“触”而生,而根据卷十二第288经,不只“苦乐”是因缘而生,连“老死”、“生”等等十二因缘的每一环节,也都不是自作、不是他作,而是缘起所生。
有同学就提问:“佛教不是认为人的境遇是自作自受吗?为何这些经文中佛陀却不说自作自受?”
后世所谓因果“自作自受”,经中原文其实只是强调若有人有动机而造业,自然会受到业报,如《中阿含经》卷三〈业相应品2〉第15经思经:“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CBETA, T01, no. 26, p. 437, b26-28)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是可以说因果自作自受。但从究竟出世间法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只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造业受报的背后并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在“自作自受”,只有因缘的生灭,而没有“我”的不变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