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5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思量①、若妄想生,彼使攀缘识住②;有攀缘识住③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不思量、不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① 思量:思虑、量度。其中“思”即意志活动、使心造作的精神作用,是最常见的一种行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意图”。
② 彼使攀缘识住:那烦恼是“识”攀缘而生长的依止处。这语法可参见卷二第39经的“四识住”。其中“使”指烦恼,烦恼能驱使人,因此又称“使”。“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攀缘识住”于相当的南传经文中作“凡意图,凡计划,凡有烦恼潜在趋势者,则有那识存续的根据地;当有根据地时,就有识的依止处”。
③ 攀缘识住:识所攀缘而生长的依止处,即烦恼。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本经中提到的“思量、妄想”可以说是“无明”状态下的“行”,因此在本经中至少提到了十二因缘中的第一至三支,以及后续的第十一、十二支:
- 禅师教我们吃饭时专心吃饭,走路时专心走路,即能减少妄想的产生,少些“攀缘识住”,也就是卷十三第 312 经说的“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