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痰癊起、涎唾起、众冷起、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应、应灌鼻、应、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知对治如实知,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名大医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痰癊”,大正藏原为“癖阴”,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痰癊”。

[注解]

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名为大医王的人,所应要具备的、所应有的要素。

痰癊:痰或水大在胸腹积聚不散的病。

涎唾:口水、唾液。“涎”读音同“闲”,口水、唾液。

众冷:受寒。

现事:现在、眼前的事物。

时节:季节。

吐:催吐的疗法,吐出有害物质以解除中毒或缓和病势。

下:泻下的疗法,可通便秘、退水肿、或清热泻火。

灌鼻:以药物或酥油脂灌鼻的疗法,可治鼻病、眼病、头痛。

熏:以药物烟熏供吸气入口的疗法,可治风寒、咳嗽、眼痛。

取汗:发汗的疗法,可以解除体表的病邪(例如风寒),去风湿、消水肿、疏通血脉。

如是比:这样类比的;像这类的。

[读经拾得]

  • 佛陀是大医王

佛陀以治疗疾病为例,说明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善知病:详实观察问题的现象。
  2. 善知病源: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3. 善知病对治:针对根本原因,探究解决方法。
  4. 当来更不动发:实施解决方案,解决当下的问题,并彻底避免未来问题再度发生。

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在每个人必然得面对的问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也就是四圣谛:

  1. 善知病:苦谛。
  2. 善知病源:集谛。
  3. 善知病对治:道谛。
  4. 当来更不动发:灭谛。
  • 佛陀不否定世间医疗的功效

由此经及许多律藏中的记载可知,对于世人生病,佛陀认为可由医师作适当的诊断及治疗,并未否定世间医疗的功效。“医方明”也是世间“五明”之一,是对于行走人间有帮助的学术。

究竟来看,佛陀则教导弟子以四圣谛从根本解决老病死忧悲恼苦的问题,而为大医王。

  • 现在以后就是“未来世”

有同学提问:“本经提到‘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有医师这么厉害,能预防下一辈子的病吗?”

其实在佛经中“未来世”不一定指下一辈子,只要是在“现在”以后的都可以是“未来世”。同理,十二因缘中的“生”不一定指下辈子的出生,对修行人来说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可能是新的出“生”,因此十二因缘是可现见的,而佛法是可现证的。

所以本经说“于未来世永不动发”只是说医生治好病、断了病根,就不复发了。本经也将此形容为“当来更不动发”,可见“未来世”即“当来”,在本经中并不是指下辈子的来世。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