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5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于讲堂荫中敷座,于大众前坐,说优檀那句,告诸比丘:“缘界故生说,非不界。缘界故生见,非不界。缘界故生想,非不界。缘下界,我说生下说、下见、下想、下思、下欲、下愿、下士夫、下所作、下施设、下建立、下部分、下显示、下受生。如是中……如是胜界,缘胜界,我说彼生胜说、胜见、胜想、胜思、胜愿、胜士夫、胜所作、胜施设、胜建立、胜部分、胜显示、胜受生。”

时,有婆迦利比丘在佛后执扇扇佛,白佛言:“凡夫见佛非佛,仍出自无明世尊!若于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见,彼见亦缘界而生耶?”

佛告比丘:“于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见,亦缘界而生,非不界。所以者何?凡夫界者,是无明界,如我先说,缘下界生下说、下见,乃至下受生,中……胜界生胜说、胜见,乃至胜受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荫”,大正藏原为“阴”,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荫”。

“下”,大正藏原为“不”,今依据高丽藏改作“下”。

大正藏在“生”字之后有一“胜”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此”,宋、元、明三本作“是”。[*]

[注解]

鹿子母讲堂:佛陀的道场之一,是由鹿子母出资设立的大讲堂,在舍卫城。鹿子母本名毘舍佉,儿子名为“鹿”,因此又称为“鹿子母”,又译为“鹿母”。

优檀那:佛陀不问自说的感性语的集录,是经典的九种分类(九分教)的第五类。又译为“优陀那”。

缘界故生说:依于什么样的境界,则会有什么样的意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缘界而生起寻”。

如是中: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可知这里的全文,即将前句“缘下界……下受生”的“下”改为“中”,成为“缘中界……中受生”。

婆迦利:比丘名,佛陀称赞他“得信解脱,意无犹豫”第一,后来他身患重病,久病厌世,举刀自杀时以四圣谛思惟五受阴而得涅槃。又译作“跋迦利”、“跋迦梨”、“婆迦梨”、“薄迦梨”。

三藐三佛陀:佛陀。“三藐三佛陀”是如来十号中第三个的音译,又译为“三耶三佛”、“三佛”,义译为“正遍知”、“等正觉”,此处以这个称号来代表佛陀。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中“缘界故生说、缘界故生见、缘界故生想”的意思,可参见下一经的举例。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