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5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有因缘生欲、恚、害想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因生欲想,非无因。有因生恚想、害想,非无因。

云何因生欲想?谓缘欲界也。缘欲界故,生欲想欲欲欲觉欲热欲求。愚痴凡夫起欲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如是邪因缘故,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欲想。

恚、害云何因缘生恚想、害想?谓害界也。缘害界,生害想、害欲、害觉、害热、害求。愚痴凡夫起害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起三处邪因缘已,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害想。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如是安于生生危崄想,不求舍离,不、不,彼则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譬如城邑聚落不远有旷野,大火卒起,彼无有力能灭火者,当知彼诸野中众生悉被火害。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危崄想,身坏命终,生恶趣中。

有因缘生出要、不恚、不害想诸比丘!有因生出要想,非无因。出要想云何有因生出要想?谓出要界。缘出要界,生出要想、出要欲、出要觉、出要热、出要求。谓彼慧者出要求时,众生三处生正,谓身、口、心。彼如是生正因缘已,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是名因缘生出要想。

不恚、不害想云何因缘生不恚、不害想?谓不害界也。不害界因缘生不害想、不害欲、不害觉、不害热、不害求。彼慧者不害求时,众生三处正,谓身、口、心。彼正因缘生已,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是名因缘生不害想。

“若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不害想,不舍离、不觉、不吐,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譬如城邑聚落边有旷野,大火卒起,有人堪能手足灭火,当知彼诸众生依草木者,悉不被害。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正想,不舍、不觉、不吐,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有”,宋、元、明三本作“为”。

[注解]

缘欲界故:因为有产生欲的根、境、识等(十八)界。全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贪欲使贪欲集起”。

欲想:心中浮现感官之欲的相。

欲欲:对于感官之欲的欲望。

欲觉:对于感官之欲的意向、念头。

欲热:对于感官之欲的热忱。

欲求:对于感官之欲的渴求。

现法苦住:当生保持在苦之中。

安于生:安于因缘的生起。相当的南传经文没有这三个字。

生危崄想:心中生起欲、恚、害这些危险的想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不正想”。

觉:醒悟。

吐:吐出;摒弃。

卒起:仓猝生起;突然生起。

出要:出离;离欲。

现法乐住:当生保持着安乐、幸福。另译作“见法乐住”。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提到“有因生出要想,非无因。云何有因生出要想?谓出要界,缘出要界,生出要想、出要欲、出要觉、出要热、出要求”。

对于解脱所抱持的“取相、欲望、意向、热忱、渴求”虽然也是欲望,但是这些善法欲(对善法的喜爱)有助于我们持续精进,基于善法欲所行的身、口、意善业,也能引致善果报而让人投生于人天善趣。

善法欲就如同人们乘坐以渡河的筏,在上岸后即可舍离;在修行得力后,修行人能渐渐提升到“无所求”的层次。若能彻底无所求,就不再投生人天,而证得涅槃。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