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7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受如风譬如空中狂风卒起,从四方来,有尘土风、无尘土风、毘湿波风鞞岚婆风薄风厚风,乃至风轮起风。身中受风亦复如是,种种受起——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乐心受、苦心受、不苦不乐心受;乐食受苦食受、不苦不乐食受,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受;乐贪受苦贪受、不苦不乐贪受,乐出要受苦出要受、不乐不苦出要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虚空中,  种种狂风起,
 东西南北风,  四维亦如是。
 有尘及无尘,  乃至风轮起,
 如是此身中,  诸受起亦然。
 若乐若苦受,  及不苦不乐,
 有食与无食,  贪著不贪著。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倾动,
 于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诸受故,  现法尽诸漏,
 身死不堕数,  永处般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毘湿波风:工巧的风,能雕琢万物。

鞞岚婆风:迅速猛烈的风。又译为“旋风”。

薄风:小风。

厚风:大风。

风轮:大地四轮之一,世界成立于空轮(虚空)之上,空轮之上有风轮(移动性),其上有水轮、金轮,合称四轮。

乐食受:世俗的乐的感受。这里“食”指世俗的、肉体的。

苦食受:世俗的苦的感受。

乐无食:非世俗的乐的感受。“无食”指非世俗的、精神的。

苦无食:非世俗的苦的感受。

乐贪受:依贪著而起的乐的感受。

苦贪受:依贪著而起的苦的感受。

乐出要受:依出离而起的乐的感受。

苦出要受:依出离而起的苦的感受。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诸受如风

各种感受有如各种风,来无影、去无踪,也是无常,因此无须执著于感受,就好像不会想要紧握住风一样。

  • 本经中对于受的分类举例于下表:
类别 乐受 苦受 不苦不乐受
身的 细滑的感受 刺痛的感受 接触而没特别感受
心的 欣喜的感受 忧伤的感受 舍的感受
食的 感到好吃;感到好听 感到难吃;感到刺耳 吃饱而感到不想多吃了
无食的 发现相对论的快乐 解不开数学难题的苦闷 打坐的舍受
贪的 贪吃而感到好吃 贪吃而吃不到好吃的苦 贪吃但吃饱感到不想多吃了
出要的 持戒修定而轻安喜乐 持八关斋戒而不能看电影的苦受 解脱的舍受


进阶的例子可见本卷第483经。

  • 本经中食、无食的对比,一种可能的解读是欲界、非欲界的差别;贪、出要的对比则是执著与出离的差别。举例来说,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已超出五欲因此他们的受是无食的,但色界、无色界众生仍会依贪著而起受。

南传经典关于受的经文中则只有“世俗(肉体)、非世俗(精神)”的区别,没有“贪、出要”的区别,可能南传经文定义中“世俗(肉体)”包含了“贪”、“非世俗(精神)”包含了“出要”的意义。这些只是分类文字上的差别,不影响实际修行。

  • 有同学提问:“为什么有苦出要受?出离不是能离苦吗?”

本经中对于受有不同的分类法,其中一种是将受区分为因贪而起的、或是因出离而起的。举例来说:为了出离,练习打坐因而感到腿痛,也算是一种因出离而起的苦受。纵然因出离也会有苦受,但也如风一般,无需执著。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