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6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菴罗聚落菴罗林中,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时,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比丘所,稽首礼足,于一面坐。诸上座比丘为质多罗长者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

时,质多罗长者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请诸上座言:“唯愿诸尊受我薄食。”时,诸上座默然受请。

时,彼长者知诸上座默然受请已,礼足而去,还归自家,办种种饮食,敷床座,晨朝遣使白:“时到。”

时,诸上座着衣持钵,至长者舍,就座而坐,长者稽首礼诸上座足,于一面坐,白诸上座:“所谓种种,云何为种种界?”

时,诸上座默然而住。如是再三。

尔时,尊者梨犀达多众中下坐,白诸上座比丘言:“诸尊者!我欲答彼长者所问。”

诸上座答言:“可。”

长者质多罗即问言:“尊者!所谓种种界,何等种种界?”

梨犀达多答言:“长者!眼界异、色界异、眼识界异;耳界异、声界异、耳识界异;鼻界异、香界异、鼻识界异;舌界异、味界异、舌识界异;身界异、触界异、身识界异;意界异、法界异、意识界异。如是,长者!是名种种界。”

尔时,质多罗长者下种种净美饮食供养。众僧食已,澡嗽、洗钵讫,质多罗长者敷一卑床,于上座前坐听法。

尔时,上座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时,诸上座于路中语梨犀达多:“善哉,善哉,梨犀达多比丘!汝真辩捷,知时而说,若于余时,汝应常如此应。”

时,诸上座闻梨犀达多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梨犀达多”,巴利本作 Isidatta。

大正藏无“者”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异”,圣本作“异异”。

“捷”,明本作“揵”。

“时”,大正藏原为“事”,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时”。

[注解]

薄食:微薄的食物供养。这是质多罗长者自谦的讲法。

界:差别、分类。

默然而住:不发一语,保持沉默。

下坐:资浅;出家九年以内。又译为“下座”。

澡嗽:洗手、漱口。

卑床:矮的座位。

若于余时,汝应常如此应:以后在其他时候,你也可以常这么应答。(也就是说赞同梨犀达多尊者的应答)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有同学提问:“质多罗长者问什么是种种界,为什么上座比丘们答不出来?为什么梨犀达多尊者以十八界作答?”

有兴趣探究的同学,可参考《杂阿含经》“界相应”(卷十六第444~454经,卷十七第455~465经)的脉络。在“界相应”中,佛陀在卷十六第444经表示:“当知诸界,其数无量”,有无数的界(差别、分类)。之后的经文则收敛到以“十八界”等修行能入手的界为主,以观察身心运作的因缘。

有无数的界,或许因此上座比丘一时也不知从何下手回答,而梨犀达多尊者则效法佛陀说法的脉络,以“十八界”作为范例而解说,让质多罗长者有个分析感官运作的下手处。

如果对于感官运作的分析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参阅《杂阿含经》卷八等“六入处相应”的内容。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