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9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拘萨罗国有诸商人,五百乘车,共行治生,至旷野中。时有五百群贼在后随逐,伺便欲作劫盗。时,旷野中有一天神,止住路侧。

“时,彼天神作是念:‘当往诣彼拘萨罗国诸商人所,问其义理。若彼商人喜我所问,时解说者,我当方便令其安隐,得脱贼难;若不喜我所问者,当放舍之,如余天神。’

“时,彼天神作是念已,即放身光,遍照商人车营,而说偈言:

“‘谁于觉睡眠,  谁复睡眠觉,
  谁有解此义,  谁能为我说。’

“尔时,商人中有一优婆塞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一心向佛、法、僧,归依佛、法、僧,于佛离疑,于法、僧离疑,于苦、集、灭、道离疑,见四圣谛第一无间等果,在商人中与诸商人共为行侣。彼优婆塞于后夜时端坐思惟,系念在前,于十二因缘逆顺观察,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如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时,彼优婆塞如是思惟已,而说偈言:

“‘我于觉睡眠,  我于睡眠觉,
  我解知此义,  能为人记说。’

“时,彼天神问优婆塞:‘云何觉睡眠?云何睡眠觉?云何能解知?云何能记说?’

“时,优婆塞说偈答言:

“‘贪欲及瞋恚,  愚痴得离欲,
  漏尽阿罗汉,  正智心解脱,
  彼则为觉悟,  我于彼睡眠。
  不知因生苦,  及苦因缘集,
  于此一切苦,  得无余灭尽
  又不知正道,  等趣息苦处,
  斯等为常眠,  我于彼则觉。
  如是觉睡眠,  如是睡眠觉,
  如是善知义,  如是能记说。’

“时,彼天神复说偈言:

“‘善哉觉睡眠,  善哉眠中觉,
  善哉解知义,  善哉能记说,
  久远乃今见,  诸兄弟而来,
  缘汝恩力故,  令诸商人众,
  得免于劫贼,  随道安乐去。’

“如是,诸比丘!彼拘萨罗泽中诸商人众皆得安隐从旷野出。”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时”,大正藏原为“旷野”,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时”。

[注解]

拘萨罗: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当时的中印度,当今印度北部,其首都为舍卫城,佛陀晚年常在此国。另译为“憍萨罗”。

治生:营生;谋生。

伺便:等待时机。

优婆塞:在家的男性佛教徒。

四圣谛:四项圣者所证的真理,即“苦、集、灭、道”。“苦”是说明生命是苦迫的,“集”是说明苦的起因,“灭”是说明苦的止息,“道”是说明可以灭苦的解脱之道。

第一无间等果:指初果。

十二因缘:十二种导致苦及生死轮回的条件。又译为“十二缘起”、“十二支缘起”。

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有了这个因此而有那个,这个生起因此那个生起。说明一切事物由因缘所成立,皆具有相依相待的关系。另译为“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无明:无智;不彻底明白佛法。也是“痴”的异名。

纯大苦聚集:全都是大苦的积聚。

记说:决定说;确定说。

无余灭尽:灭除而没有残余。

等趣:正确地趋向。又译为“正趣”、“等向”。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天神可助人,但常是看心情、有条件的,天神通常较会帮助清净的人。

本经比喻初果圣者相对于阿罗汉有如在睡眠中的人,也就是说阿罗汉相对于初果圣者是醒悟的人;凡夫相对于初果圣者有如在睡眠中的人,也就是说初果圣者相对于凡夫是醒悟的人。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