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72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转轮圣王出于世时,有七宝现于世间。云何转轮圣王出于世时,金轮宝现有?时,刹利①灌顶圣王②,月十五日,沐浴清净,受持斋戒,于楼阁上,大臣围遶。有金轮宝从东方出,轮有千辐,齐毂圆辋,轮相具足,天真金③宝。王作是念ⓐ:‘古昔传闻,刹利灌顶大王月十五日布萨④时,沐浴清净,受持斋福ⓑ⑤,有轮宝现。’今既如古有斯吉瑞,当知我是转轮圣王。即以两手承金轮宝,著左手中,右手旋转,而作是言:‘若是转轮圣王金轮宝者,当复转轮圣王古道而去。’作是语讫,于是轮宝即从王前乘虚而逝,向于东方游古圣王正直之道,王及四兵随轮去住。东方诸国处处小王,见圣王来,皆称:‘善哉ⓒ,善来大王!此是王国,此国安隐,人民丰乐,愿于中止,教化国人,我则随ⓓ从。’圣王答言:‘诸聚落主,汝今但当善化国人,有不顺者,当来白我,当如法化,莫作非法,亦令国人善化非法,若如是者,则从我化。’于是圣王从东海度,乘古圣王道,至于南海;乘古圣王之道ⓔ,度于南海,至于ⓕ西海;乘于古昔圣王之道,度于西海,至于北海。南、西、北方诸小国王奉迎启请,亦如东方广说。于是金轮宝,圣王随从,度于北海,还至王宫正治殿上,住虚空中,是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金轮宝现于世间。
“云何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白象宝现于世间?若刹利灌顶大王纯白ⓖ之象,其色鲜好,七支拄ⓗ地⑥,圣王见已,心则欣悦,今此宝象,来应于我,告善调象师,令速调此宝象,调已送来。象师受命,不盈⑦一日,象即调伏,一切调伏相悉皆具足,犹如余象经年调者,今此象宝一日调伏亦复如是。调已送诣王所,上白大王:‘此象已调,唯ⓘ王自知时。’尔时,圣王观察此象调相已备,即乘宝象,于晨旦⑧时周行四海,至日中时还归王宫,是名转轮圣王出兴于世,如此象宝现于世间。
“何等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马宝现于世间?转轮圣王所有马宝纯一青色,乌头朱ⓙ尾,圣王见马,心生欣悦,今此神马来应我故,付调马师,令速调之,调已送来。马师奉教,不盈一日,其马即调,犹如余马经年调者,马宝调伏亦复如是。知马调已,还送奉王,白言:‘大王,此马已调。’尔时,圣王观察宝马调相已备,于晨旦时乘此宝马周行四海,至日中时还归王宫,是名转轮圣王出兴于世,马宝现于世间。
“何等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摩尼宝珠ⓚ现于世间?若转轮圣王所有宝珠,其形八楞⑨,光泽明照,无诸类隙ⓛ,于王宫内,常为灯明。转轮圣王察试宝珠,阴雨之夜,将四种兵入于园林,持珠前导,光明照耀,面一由旬⑩,是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摩尼宝珠现于世间。
“何等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贤玉女宝现于世间?转轮圣王所有玉女,不黑不白、不长不短、不麁不细、不肥不瘦,肢ⓜ体端正,寒时体暖、热时体凉,身体柔软如迦陵伽⑪衣,身诸毛孔,出栴檀⑫香,口鼻出息,作优钵罗⑬香。后卧先起⑭,瞻王意色,随宜奉事ⓝ⑮,软言爱语,端心正念,发王道意,心无违越,况复身、口,是为转轮圣王宝女。
“云何为转轮圣王主藏臣宝现于世间?谓转轮圣王主藏大臣本行施故,生得天眼,能见伏藏⑯,有主无主、若水若陆、若远若近,悉能见之,转轮圣王ⓞ须珍宝,即便告敕,随王所须,辄以奉上。于是圣王有时试彼大臣,观其所能,乘船游海,告彼大臣:‘我须宝物。’臣白王言:‘小住岸边,当以奉上。’王告彼臣:‘我今不须岸边之宝,且须画时ⓟ⑰与我。’于是大臣即于水中出四金瓮⑱,金宝满中,以奉圣王,随ⓠ王所须即取用之,若取足已,余则还归水中。圣王出世,则有如此主藏之臣现于世间。
“云何圣王出兴于ⓡ世,有主兵之臣现于世间?谓有主兵臣聪明智辩。譬如世间善思量成就者,圣王所宜,彼则悉从,宜去、宜住、宜出、宜入。圣王四种兵行,道里顿止,不令疲倦⑲,悉知圣王宜所应作,现法后世功德之事,以白圣王。转轮圣王出兴于世,有如是主兵之臣。
“如是如来、应、等正觉出兴于[*]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何等为七?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大正藏无“王作是念”四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斋福”,大正藏原为“福善”,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斋福”。
ⓒ 大正藏无“福有轮宝现今既如古有斯吉瑞当知我是转轮圣王即以两手承金轮宝著左手中右手旋转而作是言若是转轮圣王金轮宝者当复转轮圣王古道而去作是语讫于是轮宝即从王前乘虚而逝向于东方游古圣王正直之道王及四兵随轮去住东方诸国处处小王见圣王来皆称善哉”一百一十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其中“古”字,宋本作“右”。
ⓓ “则随”,宋、元、明三本作“等皆是天尊翼”。
ⓔ “乘古圣王之道”,大正藏原为“至于南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乘古圣王之道”。
ⓕ 大正藏无“于”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白”,大正藏原为“色”,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白”。
ⓗ “拄”,圣本作“驻”。
ⓘ “唯”,宋、元、明三本作“惟”。[*]
ⓙ “朱”,大正藏原为“泽”,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朱”。
ⓚ “宝珠”,大正藏原为“珠宝”,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宝珠”。
ⓛ “类隙”,元、明二本作“瑕隙”,圣本作“垢秽”。
ⓜ “肢”,大正藏原为“支”,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肢”。
ⓝ “事”,明本作“侍”。
ⓞ “王”, 宋本作“王若”,元、明二本作“主若”。
ⓟ “须画时”,大正藏原为“尽”,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须画时”。
ⓠ 大正藏无“随”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于”,明本作“于”。[*]
[注解]
① 刹利: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王族及武士阶级,掌管政治及军事。又译为“刹帝利”。
② 灌顶圣王:完成登基仪式的国王。
③ 天真金:天界的真金,形容超脱世俗的极品黄金。
④ 布萨:说戒、忏悔的集会。
⑤ 受持斋福:借由受持斋戒的福报。
⑥ 七支拄地:大象的四支腿、两支象牙、一条尾巴,支撑在地上。
⑦ 盈:足;满。
⑧ 晨旦:约早上六点到九点。又译为“晨朝”、“清旦”。
⑨ 八楞:八角。“楞”同“棱”。
⑩ 由旬:长度单位,公牛挂轭行走一日的距离,约七、八公里。另译作“由延”。
⑪ 迦陵伽:鹿名,皮毛名贵,可制为加工品。
⑫ 栴檀:檀香。
⑬ 优钵罗:青莲花。
⑭ 后卧先起:(比国王)晚睡早起。
⑮ 瞻王意色,随宜奉事:观察国王的意态神色,随时适切地服侍。
⑯ 本行施故,生得天眼,能见伏藏:由于过去世布施的善报,天生有天眼通,能够见到埋于地里的宝藏。
⑰ 画时:立刻。
⑱ 瓮:“瓮”的异体字,口小腹大,用以盛东西的器具。
⑲ 倦:“倦”的异体字。
[对应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