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75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迦摩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佛告迦摩:“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谓眼识明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杂五色,  彼非为爱欲,
 贪欲觉想者,  是则士夫欲
 众色常住世,  行者断心欲。

迦摩比丘白佛言:“世尊!宁有道有迹,断此爱欲不?”

佛告比丘:“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说此经已,迦摩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眼识明”,宋、元、明、圣四本作“识眼”。

“识”,宋、元、明三本作“识身”。

[注解]

五欲功德: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这五种欲的功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五种欲”。

眼识明色:眼睛所识别的物体。

可爱、可意、可念:感到喜欢、惦记、思念。

长养:生长、滋养。

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然而“色、声、香、味、触”这些并非贪欲,对此五境贪爱染著,才是贪欲。

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世间的“色、声、香、味、触”种种境界不是贪欲,对此五境贪爱思念,才是人们的贪欲。其中“觉(寻)想”指将心投向目标,也就是去想所贪爱的事物。

有道有迹:有方法、有途径。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以下经文和本经一样,都表示“色、身、香、味、触”不是爱欲,对它们的贪爱染著才是爱欲:
    • 《杂阿含经》卷十八第490经:“欲者,谓眼所识色可爱、乐、念,染着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所识触可爱、乐、念,染著触。阎浮车!此功德非欲,但觉想思惟者。”(CBETA, T02, no. 99, p. 127, b5-7)
    • 《杂阿含经》卷九第250经:“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CBETA, T02, no. 99, p. 60, b10-12)
    •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6经:“非世间众事,是则之为欲,心法驰觉想,是名士夫欲。”(CBETA, T02, no. 99, p. 354, b18-19)
    •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非常品51〉:“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CBETA, T02, no. 125, p. 815, c15-16)


  • 本经说“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当六根对六境时不如理作意,念念不忘,心中的执著会如滚雪球般增长。所以《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林品5〉第113经诸法本经说:“一切诸法以欲为本”,以下经文也都有相关的意涵:
    • 《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54经:“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觉,缘种种觉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CBETA, T02, no. 99, p. 116, b15-19)
    • 《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林品 5〉第115经蜜丸喻经:“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CBETA, T01, no. 26, p. 604, b2-5)
    • 南传《长部尼柯耶》卷二十一帝释所问经:“欲以寻为缘,由寻而起,由寻而生,以寻为源,寻有时,欲有,寻灭时,即欲灭。[……]寻以妄想诸支为缘,由妄想诸支而起,由妄想诸支而生,以妄想诸支为源。妄想诸支有时,寻有,妄想诸支灭时,寻灭。”(CBETA, N07, no. 4, p. 262, a12-p. 263, a3 // PTS. D. 2. 277)


  • 本经说“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有什么生活上的例子?能否举例修习八正道而调伏贪欲的过程?

以对美色的贪欲为例,人美并没有错,我们看到美女不一定就有贪欲(“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然而如果看到美女之后,觉得很受吸引,念念不忘想要一亲芳泽,则是贪欲(“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身为欲界众生常会有欲望,有欲望不一定会犯五戒,然而如果是已婚者因为贪欲而外遇,那么不仅犯了戒,也因此会有后续的苦果。

修习八正道的人了知贪欲的后患,有正确的见解(“正见”),因此见到美女时不起非分之想,能有正确的思惟(“正志”),不会为了勾引美女而花言巧语(“正语”),也不会调戏美女或外遇(“正业”),从事正当的工作(“正命”)。同时精进修行(正方便),时时观察心中是否有贪欲,体会贪念无常的本质,解析了贪念生起与灭去的因缘,进而减轻对贪欲的执著(“正念”)。在这样的基础上禅定得力(“正定”),所获得的轻安快乐胜于世间五欲,也就较能调伏贪欲。

根据本卷第785经,八正道可分为在世间的正道与出世间的正道,佛教有在家修行的方法也有出家修行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程度而采取适当的次第,避免好高骛远、也避免走错方向。


  • 对于有修行止观的人,可以发现享受五欲虽然快乐,却也时时有苦。以享受米其林五星级美食为例,想要美食的当下,这个渴望就有“求不得苦”;享受美食的当下,在色香味俱全麻痹感官的背后是“五阴炽盛苦”;享受完美食,吃完了,则是“爱别离苦”。


  • 有同学问:“为何本经只说五根对五境后的欲,而不说意根对法境的贪?”

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官接收的讯号传到最后,由意根作最后的反应,而会起心动念,因此五根识五境时的欲也都可说是意根对法境的贪。

另一方面,五欲是最明显的,超越了五欲也就超越了欲界。至于对法境的执著也是一种贪,这些都要能超越才能解脱轮回。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