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85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难提ⓐ优婆塞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圣弟子于此五根一切时不成就①者,为放逸?为不放逸?”
佛告难提:“若于此五根一切时不成就者,我说此等为凡夫数②。若圣弟子不成就者,为放逸,非ⓑ不放逸。难提!若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而不上求,不于空闲林中,若露地坐,昼夜禅思,精勤修习,胜妙出离,饶益随喜;彼不随喜已,欢喜不生,欢喜不生已,身不猗息,身不猗息已,苦觉则生,苦觉生已,心不得定,心不得定者,是圣弟子名为放逸。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如是说。
如是,难提!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其心不起知足想。于空闲林中,树下露地,昼夜禅思,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随喜已,生欢喜,生欢喜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心则定。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难提优婆塞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礼佛足而去。
[校勘]
ⓐ “难提”,巴利本作 Nandiya。
ⓑ “非”,大正藏原为“为”,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非”。
[注解]
① 一切时不成就:任何时候都不具足。
② 凡夫数:属于凡夫一类。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凡夫完全没有五根。佛弟子纵使有四不坏净(即成就五根中的信根甚至念根),仍必须精进成就五根,否则仍算是放逸。
由此可知纵使佛弟子对佛、法、僧之一有深厚的信心,或是持戒清净,但不精进修行以致于无法得定,都还是不够的。
成就了四不坏净的佛弟子,进而成就五根及七觉支,则是真正的不放逸。
本经经文和五根、七觉支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本经经文 | 五根 | 七觉支 |
---|---|---|
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 | 信根、念(佛法僧戒)根 | 念觉支、择法觉支 |
其心不起知足想。于空闲林中,树下露地,昼夜禅思,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 | 精进根 | 精进觉支 |
随喜已,生欢喜,生欢喜已,身猗息 | 喜觉支 | |
身猗息已,觉受乐 | 猗觉支 | |
觉受乐已,心则定 | 定根 | 定觉支 |
(没有对应慧根) | (没有对应舍觉支) |
本经强调完成“五根”的重要性,下一经(第856经)强调完成“四不坏净”的重要性,南传《相应部尼柯耶》〈预流相应55〉第40经难提经经文类似,则强调完成“四预流支”(四个证得初果的要素)的重要性。根据本卷第843经,四预流支能成就四不坏净,因此南北传这三小经之间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义理仍是互相衔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