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88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而作是说:“此则婆罗门三明,此则婆罗门三明。”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言:“云何名为婆罗门三明?”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婆罗门父母具相,无诸瑕秽,父母七世相承,无诸讥论,世世相承;常为师长,辩才具足,诵诸经典,物类名字、万物差品、字类分合、历世本末,此五种记,悉皆通达;容色端正。是名,瞿昙!婆罗门三明。”

佛告婆罗门:“我不以名字言说为三明也,贤圣法门说真要实三明,谓贤圣知见,贤圣法、律真实三明。”

婆罗门白佛:“云何?瞿昙!贤圣知见,贤圣法、律所说三明?”

佛告婆罗门:“有三种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明、无学生死智证明、无学漏尽智证明……”如上经广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法无常,  持戒寂静禅,
 知一切宿命,  已生天恶趣,
 得断生漏尽,  是为牟尼通。
 悉知心解脱,  一切贪恚痴,
 我说是三明,  非言语所说。

“婆罗门,是为圣法、律所说三明。”

婆罗门白佛:“瞿昙!是真三明。”

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而去。

[校勘]

“相”,圣本作“想”。

“婆”,大正藏原为“波”,今依据前后文改作“婆”。

“门”大正藏原为“间”,宋、元、明三本作“门”,圣本作“闻”,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门。

圣本无“贤”字。

“知”,圣本作“欲”。

“为”,圣本作“名”。

[注解]

异婆罗门:某位大家较不熟悉的婆罗门。“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瞿昙:佛陀俗家古代的族姓,后分族称释迦氏。又译为“乔达摩”。佛弟子称佛陀为“世尊”,而外道则以佛陀的俗家古姓“瞿昙”或“沙门瞿昙”来称呼他。

物类名字、万物差品、字类分合、历世本末,此五种记:词汇、修辞学、词源论和音韵论、历史,这五种记述。其中“字类分合”可以解为“字类分”的字根、词源学,以及“字类合”的词句、音韵学这两种,这样加起来共有五种。另一种解法为将前句的“经典”作第一种,加起来共有五种。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因、缘、正、文、戏五句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字汇、仪轨、音韵论与语源论、古传历史为第五的”。

心解脱:心自由了,解脱于贪爱等束缚。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婆罗门教的三明为家世好、学问好、外貌好。

佛教的三明则为对解脱有帮助的三种能力。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