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2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良马,四种ⓐ具足,当知是良马,王所服乘①。何等为四?所谓贤善②、捷疾、堪能③、调柔④。如是善男子四德成就,世所宗重⑤,承事⑥供养,为无上福田。何等为四?谓善男子成就无学戒身⑦、无学定身⑧、无学慧身⑨、无学解脱身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种”,大正藏原为“能”,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种”。
[注解]
① 服乘:搭乘。
② 贤善:贤明善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正直”。
③ 堪能:有能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忍耐”。
④ 调柔:驯服、柔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柔和”。
⑤ 宗重:尊崇敬重。
⑥ 承事:听从、事奉。
⑦ 无学戒身:已解脱的圣人所具有的这一类戒。“无学”指已解脱的圣人,阿罗汉已无惑可断、毕业了,因此称为“无学”。“戒身”指戒的聚集、戒的一类,其中“身”指“聚集”。
⑧ 定身:定的聚集;定的一类。
⑨ 慧身:智慧的聚集;智慧的一类。
⑩ 解脱身:解脱的聚集;解脱的一类。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提到善男子最终可成就四德:无学戒身、无学定身、无学慧身、无学解脱身。其中戒、定、慧、解脱的定义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65经的说明,这四者的次序则可见《中阿含经》卷十〈习相应品 5〉第42经何义经:“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阿难!多闻圣弟子因定便得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便得厌,因厌便得无欲,因无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这四德可对应到无学圣者(佛及阿罗汉)所证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前四个;“五分法身”的第五个“解脱知见”是“知道自己已解脱”的意思,有了前四个自然就有第五个,完成无学圣者所具备的五种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