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4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未来世当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未来佛者,如无量恒河沙。”

尔时,婆罗门作是念:“未来当有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当从彼修诸梵行。”

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时,婆罗门随路思惟:“我今唯问沙门瞿昙未来诸佛,不问过去。”即随路还,复问世尊:“云何?瞿昙!过去世时,复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过去世佛亦如无量恒河沙数。”

时,婆罗门即作是念:“过去世中有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我曾不习近,设复未来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当不与习近娱乐,我今当于沙门瞿昙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唯愿听我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罗门:“汝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

尔时,婆罗门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独一静处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

 

[注解]

异婆罗门:某位大家较不熟悉的婆罗门。“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如无量恒河沙:有如恒河中沙子的数目,多到难以计数。

三藐三佛陀:佛陀。“三藐三佛陀”是如来十号中第三个的音译,又译为“三耶三佛”、“三佛”,义译为“正遍知”、“等正觉”。

听:任由,读音为四声。这里有准许的意思。

得比丘分:成为一位比丘。

受具足:受具足戒(完整出家戒律)。

独一静处:独自处在安静的地方。

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基于正信从家出离,出家修行。其中“正信非家”可诠释为“相信世俗的家不是最终的归宿”。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明日何其多

一位婆罗门询问佛陀:“未来将有多少佛?”佛陀回答说:“未来将有如无量恒河沙的诸佛。”婆罗门就高兴地准备离开了。

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提到婆罗门听到佛陀的回答后,觉得反正未来还有无数的佛能教他修行,那就不急着修行了。

转念之间,婆罗门想到要问佛陀:“过去已有多少佛?”佛陀回答说:“过去也已有如无量恒河沙的诸佛。”

婆罗门这时警觉到,纵然过去已有如无量恒河沙的诸佛,自己都错过了,不曾亲近学习,那么未来难保不会继续错过如无量恒河沙的诸佛,还是把握此生跟随释迦牟尼佛修行吧。

于是他跟着释迦牟尼佛出家,精进修行,即在此生证得阿罗汉。

  • 还有多少佛

本经表示三世有无数的佛。就无始轮回来看,过去、未来都有无数的佛是数学上的必然,其中过去七佛的事迹在《阿含经》和《尼柯耶》中多有记述。

至于佛所教化的范围,《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州品1〉定义:“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佛刹,也就是一位佛的教化范围,大约是十的九次方个恒星的范围。这样的范围里,在没有任何佛法流传的时代,第一位成等正觉并教化众生的觉者,就叫做佛。之后直到佛法灭尽为止,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都叫做声闻,而不能称为佛。因此在释迦牟尼佛的佛土中,直到未来法灭尽前,根据佛经的定义,真正的觉悟者不会自称为佛。

另一方面,南传在巴辣甘波布(Parakkamabahu)王统一锡兰后,铲除大寺派之外的传承,并销毁当时《尼柯耶》之外所有在锡兰流传的经典,因此南传国家现今保存的经典并无记载他方佛土。北传国家则流传有记载他方佛土的经典,表示有十方诸佛,是在另外的大千世界成佛的觉者。

纵然三世有无数的佛,不论是否有十方诸佛,本经明白表示了只有自己此生勤修佛法,才能确保不空过此生。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