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6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云何瞿昙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我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是则真实,余则虚妄。’”
“云何瞿昙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边无边、非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佛告婆蹉种出家:“我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尔时,婆蹉种出家白佛言:“瞿昙!于此见,见何等过患,而于此诸见,一切不说?”
佛告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常,此则真实,余则虚妄者,此是倒见、此是观察见、此是动摇见、此是垢污见、此是结见①,是苦、是碍ⓑ、是恼、是热,见结所系,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生。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此是倒见,乃至忧、悲、恼、苦生。”
婆蹉种出家白佛:“瞿昙!何所见?”
佛告婆蹉种出家:“如来所见已毕②。婆蹉种出家,然如来见,谓见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作如是知、如是见已,于一切见、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见③、我慢系着使④,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⑤。”
婆蹉白佛:“瞿昙!何故说言生者不然?”
佛告婆蹉:“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蹉!犹如有人于汝前然火,汝见火然[*]不?即于汝前火灭,汝见火灭不?”
婆蹉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婆蹉:“若有人问汝:‘向者火然,今在何处?为东方去耶?西方、南方、北方去耶?’如是问者,汝云何说ⓓ?”
婆蹉白佛:“瞿昙!若有来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若有于我前然火,薪草因缘故然,若不增薪,火则永灭,不复更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则不然。’”
佛告婆蹉:“我亦如是说,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⑥,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
婆蹉白佛:“我当说譬。”
佛告婆蹉:“为知是时。”
婆蹉白佛:“瞿昙!譬如近城邑聚落,有好净地,生坚固林,有一大坚固树,其生已ⓔ来经数千岁,日夜既久,枝叶零落,皮肤枯朽,唯干独立。如是,瞿昙!如来法、律离诸枝条柯ⓕ叶,唯空干坚固独立。”
尔时,婆蹉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校勘]
ⓐ “面”,大正藏原为“而”,今依据圣本、高丽藏二本改作“面”。[*]
ⓑ “碍”,大正藏原为“阂”,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碍”。
ⓒ “间”,元、明二本作“间常”。
ⓓ “说”,圣本作“记说”。
ⓔ “已”,宋、元、明、圣四本作“以”。
ⓕ “柯”,大正藏原为“𭩵”,今依据高丽藏改作“柯”。
ⓖ “从”,大正藏原为“彼”,今依据高丽藏改作“从”。
[注解]
① 此是倒见、此是观察见、此是动摇见、此是垢污见、此是结见:这是颠倒的见解、这是片面观察的见解、这是动摇的见解、这是有污垢的见解、这是烦恼的见解。
② 如来所见已毕:佛陀所见是究竟的。
③ 我、我所见:执著于五阴为“我”或“我所拥有的”的见解。
④ 我慢系着使:被自我中心、傲慢束缚的烦恼。
⑤ 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不说(解脱者)会往生,也不说不往生。按:只有因缘的生灭,而没有“我”的主体,因此不说解脱的这个人会往生或不往生,也就是不回答十四无记中的第九个和第十个问题。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若更受身于三有者,无有是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往生’不适用……‘不往生’不适用……‘往生且不往生’不适用……‘既非往生也非不往生’不适用”。
⑥ 无复生分:不再有出生的因素;不再有来生。
[对应经典]
-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第196经。
- 南传《中部尼柯耶》〈普行者品3〉第72经婆蹉衢多火(喻)经。
- 藏传《俱舍论疏》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