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7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王舍城须摩竭陀池侧有外道出家名上坐,住彼池侧,于自众中作如是语:“我说一偈,若能者,我当于彼修行梵行。”

时,有众多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闻有外道出家名曰上坐,住须摩竭陀池侧,于自众中作如是说:“我说一偈,有能报者,我当于彼所修行梵行。”乞食毕,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与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有外道出家名曰上坐[*],住须摩竭陀池侧,于自众中作如是说:‘我说一偈,有能报者,我当于彼修行梵行。’唯愿世尊应自往彼,哀愍故。”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即日晡时从禅觉,往至须摩竭陀池侧。

时,上坐[*]外道出家遥见世尊,即敷床座,请佛令坐。世尊坐已,告上坐[*]外道出家言:“汝实作是语:‘我说一偈,若能报者,我当于彼修行梵行’耶?汝今便可说偈,我能报答。”

时,彼外道即累绳床以为高座,自昇其上。即说偈言:

比丘以法活,  不恐怖众生
 意寂行舍离,  持戒顺息止。”

尔时,世尊知彼上坐[*]外道心。即说偈言:

汝于所说偈,  能自随转者,
 我当于汝所,  作善士夫观

 观汝今所说,  言行不相应,
 寂止自调伏,  莫恐怖众生,
 行意寂远离,  受持净戒者,
 顺调伏寂止,  身口心离恶,
 善摄于住处,  不令放逸者,
 是则名随顺,  调伏及寂止。”

尔时,上坐[*]外道出家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即从床而下,合掌白佛言:“今我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不?”

佛告上坐[*]外道出家:“今汝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

如是上坐[*]外道出家得出家,作比丘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心善解脱,得阿罗汉。

[校勘]

“坐”,元、明二本作“座”。[*]

“坐”,大正藏原为“座”,今依据宋、圣二本改作“坐”。

宋、元、明三本无“行”字。

宋、元、明三本无“床”字。

“随顺”,宋、元、明三本作“顺随”。

“即”,元、明二本作“却”。

[注解]

报:应答。

哀愍故:因为悲悯的缘故。

累绳床:绳床即椅子,古代椅子以木板制作并铺上绳子编成的垫子,因此称为绳床。累绳床是将多张绳床叠起来,作为更高的椅子。

比丘以法活,不恐怖众生:比丘应在山林寂静处清净修行,不要四处乱走而扰乱众生。

汝于所说偈,能自随转者,我当于汝所,作善士夫观:你如果能照着自己所说的偈诵修行的话,我就会认为你是个好的修行人。

寂止:寂静安定。这里是指守护六根,系心一处。

善摄于住处:

是则名随顺: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什么是“绳床”:漫谈《四分律》中的绳床(第35至39页)

绳床:香光庄严杂志97期

(注:原连结失效。不知原内容为何,先以香光尼众佛学院院刊《青松萌芽》文章代替。)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