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7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补缕低迦外道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先日众多种种异道出家沙门、婆罗门集于未曾有讲堂,作如是论议:‘沙门瞿昙智慧犹如空舍,不能于大众中建立论议,此应此不应,此合此不合。譬如盲牛,偏行边畔,不入中田;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无应不应,无合不合。’”

佛告补缕低迦:“此诸外道论议,说应不应,合不合,于圣法、律,如小儿戏。譬如士夫,年八、九十,发白齿落,作小儿戏,团治泥土,作象作马,种种形类,众人皆言:‘此老小儿。’如是。火种!种种诸论,谓应不应,合不合,于圣法、律,如小儿戏,然于彼中,无有比丘方便所应。”

补缕低迦白佛言:“瞿昙!于何处有比丘方便所应?”

佛告外道:“不清净者令其清净,是名比丘方便所应。不调令调,是名比丘方便所应。诸不定者令得正受,是名比丘方便所应。不解脱者令得解脱,是名比丘方便所应。不断令断、不知令知、不修令修、不得令得,是名比丘方便所应。

云何不净令净?谓戒不净者,令其清净。云何不调伏令其调伏?谓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不调伏,令其调伏,是名不调伏者令其调伏。云何不定令其正受,谓心不正定,令得正受云何不解脱者令得解脱?谓心不解脱贪欲、恚、痴,令得解脱。云何不断令断?谓无明、有爱,不断令断。云何不知令知?谓其名色,不知令知。云何不修令修?谓止、观,不修令修。云何不得令得?谓般涅槃,不得令得,是名比丘方便所应。”

补缕低迦白佛言:“瞿昙!是义比丘方便所应,是坚固比丘方便所应,所谓尽诸有漏。”

时,补缕低迦外道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而去。

[校勘]

宋、元、明、圣四本无“议”字。

宋、元、明三本无“年”字。

大正藏无“言”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其”,明本作“具”。

“止”,圣本作“正”。

[注解]

空舍:空屋。

此应此不应,此合此不合:如是应做的,如是不应做的;如是合宜的,如是不合宜的。(?? 应、合是不是指相应、契合?)

边畔:田的边界。

无应不应,无合不合:没有制定应做不应做(的戒律),合不合宜(的仪轨)。(??见上)

团治泥土:捏泥巴。

方便所应:所应该努力的。(??所应是不是指所相应、契合,不是应该之意?)

名色:即色、受、想、行、识五阴。其中“名”是“受、想、行、识”四阴,即所有心理的运作,没有形体而只能用名字来诠释,因此称作“名”;“色”即色阴,也就是物质及物理世界的现象。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五取蕴”。

尽诸有漏:断尽所有的烦恼。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表示外道的妄语犹如儿戏,而修行人应勤修戒定慧以解脱:

  1. 不清净者令其清净:戒
  2. 不调令调:六根
  3. 诸不定者令得正受:心
  4. 不解脱者令得解脱:心的贪、恚、痴
  5. 不断令断:无明、有爱
  6. 不知令知:名色
  7. 不修令修:止、观
  8. 不得令得:般涅槃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