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
时,有尊者名曰净天ⓐ,在鞞提诃①国人间游行,至弥𫄨罗城②菴罗园中。时,尊者净天晨朝着衣持钵,入弥𫄨罗城乞食。次第乞食③,到自本家④。时,净天母年老,在中堂持食祀火⑤,求生梵天⑥,不觉尊者净天在门外立。
时,毘沙门天王⑦于尊者净天所极生敬信。时,毘沙门天王,诸夜叉⑧导从,乘虚而行,见尊者净天在门外立。又见其母手擎饮食,在中堂上供养祀火,不见其子在外门立。见已,从空中下,至净天母前,而说偈言:
“此婆罗门尼⑨, 梵天极辽远,
为求彼生故, 于此祠祀火。
此非梵天道, 何为徒祀此?
汝婆罗门尼, 净天住门外,
垢秽永无余, 是则天中天⑩,
萧然无所有, 独一不兼资,
为乞食入舍, 所应供养者,
净天善修身, 人天良福田。
远离一切恶, 不为染所染,
德同于梵天, 形在人间住,
不着一切法, 如彼淳熟龙⑪,
比丘正念住, 其心善解脱,
应奉以初揣ⓑ⑫, 是则上福田。
应以正ⓒ信心, 及时速施与,
当预建立洲⑬, 令未来安乐。
汝观此牟尼, 已渡ⓓ苦海流,
是故当信心, 及时速施与,
当预建立洲, 令未来安乐,
毘沙门天王, 开发彼令舍。”
时,尊者净天即为其母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复道⑭而去。
[校勘]
ⓐ “净天”,巴利本作 Brahmadeva。
ⓑ “揣”,大正藏原为“佛”,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揣”。
ⓒ “正”,宋、元、明三本作“净”。
ⓓ “渡”,宋、元、明三本作“度”。[*]
[注解]
① 鞞提诃:古代印度国名,位于当时的中印度北部,当今印度北部,与北方离车族等共八个国家同盟为十六大国之一的“跋祇”共和国。另译为“鞞陀提”。
② 弥𫄨罗城:鞞提诃国的首都。又译为“弥梯罗城”、“弥萨罗城”。
③ 次第乞食:依著次序一家一家地托钵乞求食物。又译为“次第行乞”、“次行乞食”。
④ 到自本家:到了自己出家前的俗家。
⑤ 祀火:投谷物、酥油等供物入火中祭祀供养,以图升天,是印度古代外道修法之一。
⑥ 梵天:婆罗门教认为的造物主。佛教中则认为梵天为初禅天之一,此天离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
⑦ 毘沙门天王:佛教的护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门天的天王。此天率领夜叉、罗刹等二神众守护道场、听闻佛法,因此又称为“多闻天王”。
⑧ 夜叉:义译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类或守护正法的鬼类,行动极为迅速。
⑨ 婆罗门尼:婆罗门阶级的女性。此处指在家的女性修行人。
⑩ 天中天:人崇敬天,而天又崇敬圣人,因此尊称佛或圣人为天中天。
⑪ 淳熟龙:指受过调教,温驯成熟的龙。
⑫ 初揣:最先享用的食物。“揣”是握、抓的意思,而古印度用手抓食物吃,因此也称为揣。
⑬ 洲:水上的陆块,引申为“依靠”的意思。
⑭ 复道:照原先来的道路回去。
[对应经典]
-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第265经。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梵天相应6〉第3经梵天经。
- 《杂阿含经》梵文残卷 SF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