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鞞羅磨ⓐ聚落北身恕①林中。
鞞羅聚落婆羅門長者聞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聞已,共相招集,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有眾生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佛告諸婆羅門長者:「行非法行、行危嶮②行因緣故,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諸婆羅門長者白佛:「行何等非法行、行ⓑ危嶮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佛告婆羅門長者:「殺生,乃至邪見,具足十不善業因緣故。婆羅門!是非法行、危嶮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婆羅門白佛:「何因緣諸眾生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佛告婆羅門長者:「行法行、行正行③,以是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復問:「世尊!行何等法行、何等正行,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佛告婆羅門長者:「謂離殺生,乃至正見,十善業跡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婆羅門長者!若有行此法行、行此正行者,欲求剎利大姓ⓒ④家、婆羅門大姓[*]家、居士大姓[*]家,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因緣故。
「若復欲求生四王、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行淨戒者,其心所願,悉自然得。
「若復如是法行、正行者,欲求生梵天,亦得往生。所以者何?以行正行、法行故,持戒清淨,心離愛欲,所願必得。
「若復欲求往生光音⑤、遍淨⑥,乃至阿伽尼吒⑦,亦復如是。所以者何?以彼持戒清淨,心離欲故。
「若復欲求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悉得成就。所以者何?以彼法行、正行故,持戒清淨,心離愛欲,所ⓓ願必得。
「欲求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淨,心離愛欲,所願必得。
「欲求斷三結,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無量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離欲,所願必得。」
時,婆羅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校勘]
ⓐ 「磨」,宋、元、明三本作「摩」。
ⓑ 大正藏無「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姓」,大正藏原為「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姓」。[*]
ⓓ 「所」,宋、元、明三本作「以所」。
[註解]
① 身恕:印度黃檀,為豆科黃檀屬的落葉大喬木,原產於印度。又譯為「申恕」、「尸舍婆」、「尸攝惒」。
② 嶮:「險」的異體字。
③ 行法行、行正行:做如法的行為,做正確的行為。在這裡特指行十善業。
④ 大姓:世家大族。
⑤ 光音:即「光音天」,色界二禪天的最高天。光音天人不用口語溝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稱為「光音」。壞劫開始的時候,宇宙發生大火災,將光音天之下全部燒毀,但無法燒到光音天,此時光音天之下的各界眾生會輾轉生於光音天。
⑥ 遍淨:即「遍淨天」,色界三禪天的最高天。此天天人心全面清淨而受樂,因此稱為「遍淨」。又譯為「徧淨天」、「遍淨光天」。
⑦ 阿伽尼吒:為音譯,義譯作「色究竟天」,是色界十八天的最高天、四禪天的最高天,也是五淨居天的最高天。又譯為「阿迦尼吒」、「阿迦膩吒」。
[對應經典]
好像不是以上這部,而是:「中部42經/威樂若經」才對。
[讀經拾得]
- 善惡有報
本經表示生地獄的人是因為行十惡業,生天上的人是因為行十善業。
細部而言,隨著行十善者所願,可以在人中出身富貴;若加上持戒清淨,則可往生欲界天(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若再加上心離愛欲(滿足初禪天「離欲、惡不善法」等定力的條件),則可往生色界天(初禪天至四禪天)甚至無色界天(四空天)、證得初禪至四禪、四無色定、初果至四果,獲得六神通等果報。
《正法念處經》中則表示,十善業當中的身業三戒、口業四戒修習多修習,得以往生欲界天,如同本經所說的「持(身、口)戒清淨」。若要超出欲界天,則意業三戒(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要更為清淨,也符合本經所說的「心離愛欲」條件。
要有這種種善報,得先行十善、持戒、離欲。
- 所願必得
本經提到清淨修行後「所願必得」,是指求生某層次的天界或欲得某層次的定境,達到對應的修行則所願必得。例如往生欲界天的條件是持戒修福,還不須要斷欲貪,但往生色界天則還須要斷欲貪及對應的定力,因此後者的經文敘述中增加了「心離愛欲」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