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釋氏天現ⓐ①聚落。
爾時,有西方眾多比丘欲還西方安居,詣世尊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為其說法,示、教、照、喜。種種示、教、照、喜已,時西方眾多比丘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西方眾多比丘欲還西方安居,今請奉辭。」
佛告西方諸比丘:「汝辭舍利弗未?」
答言:「未辭。」
佛告西方諸比丘:「舍利弗淳修梵行,汝當奉辭,能令汝等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西方諸比丘辭退欲去。時,尊者舍利弗去佛不遠,坐一堅固樹下,西方諸比丘往詣尊者舍利弗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舍利弗言:「我等欲還西方安居,故來奉辭。」
舍利弗言:「汝等辭世尊未?」
答言:「已辭。」
舍利弗言:「汝等還西方,處處異國,種種異眾,必當問汝。汝等今於世尊所,聞善說法,當善受、善持、善觀、善入②,足能為彼具足宣說,不毀佛耶?不令彼眾難問、詰責、墮負處③耶?」
彼諸比丘白舍利弗:「我等為聞法故,來詣尊者,唯ⓑ願尊者具為我說,哀愍故。」
佛唯說調伏五陰欲貪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閻浮提④人聰明利根⑤,若剎利、若婆羅門、若長者、若沙門,必當問汝:『汝彼大師云何說法?以何教授ⓒ汝?』當答言:『大師唯說調伏欲貪,以此教授[*]。』
「當復問汝:『於何法中調伏欲貪?』當復答言:『大師唯說於彼色陰調伏欲貪,於受、想、行、識陰調伏欲貪,我大師如是說法。』
欲貪的過患「彼當復問:『欲貪有何過患故,大師說於色調伏欲貪?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汝復應答言:『若於色欲不斷、貪不斷、愛不斷、念不斷、渴不斷者,彼色若變、若異,則生憂、悲、惱、苦。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見欲貪有如是過故,於色調伏欲貪,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
斷欲貪的福利「彼復當問:『見斷欲貪,有何福利⑥故,大師說於色調伏欲貪,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當復答言:『若於色斷欲、斷貪、斷念、斷愛、斷渴,彼色若變、若異,不起憂、悲、惱、苦。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為什麼佛說這些法「諸尊!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今ⓓ得現法樂住⑦,不苦、不礙、不惱、不熱,身壞命終生於善處者,世尊終不說言:『當斷諸不善法。』亦不教人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得盡苦邊。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今[*]現法苦住⑧,障礙熱惱⑨,身壞命終,墮惡道中。是故世尊說言:『當斷不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⑩,究竟苦邊⑪。』
「若受諸善法因緣,現法苦住,障礙熱惱,身壞命終墮惡道中者,世尊終不說受持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受持善法,現法樂住,不苦、不礙、不惱、不熱,身壞命終,生於善處,是故世尊讚歎、教人受諸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西方諸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諸比丘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校勘]
ⓐ 「釋氏天現」,巴利本作 Sakyā, Devādaha。
ⓑ 「唯」,宋、元、明三本作「惟」。
ⓒ 「授」,大正藏原為「教」,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授」。[*]
ⓓ 「今」,宋、元、明三本作「令」。[*]
[註解]
① 釋氏天現:又名「天臂城」,位於迦毘羅衛國附近。
② 善受、善持、善觀、善入:善能納受、保持、觀照、體悟。
③ 墮負處:被人問倒,落入敗方。
④ 閻浮提: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我們居住於此。另譯為「南贍部洲」、「閻浮洲」、「閻浮里」。
⑤ 利根:銳利的根器;悟性高。
⑥ 福利:好處。
⑦ 現法樂住:當生保持著安樂、幸福。另譯作「見法樂住」。
⑧ 現法苦住:當生保持在痛苦中。
⑨ 熱惱:逼於劇苦,而身熱心惱。
⑩ 平等盡苦:徹底地斷盡所有的苦。
⑪ 究竟苦邊:到達苦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