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40 第111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時,有天帝釋及鞞盧闍那子婆稚阿修羅王,有絕妙之容,於晨朝時,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時,天帝釋及鞞盧闍那子婆稚阿修羅王,身諸光明,普照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鞞盧闍那阿修羅王說偈白佛:

「人當勤方便,  必令利滿足,
 是利滿足已,  何須復方便。」

時,天帝釋復說偈言:

若人勤方便,  必令利滿足,
 是利滿足已,  修忍無過上
。」

說是偈已,俱白佛言:「世尊!何者善說?」世尊告言:「汝等所說,二說俱善。」

然今汝等復聽我說。

「一切眾生類,  悉皆求己利,
 彼彼諸眾生,  各自求所應。
 世間諸和合,  及與第一義,
 當知世和合,  則為非常法

 若人勤方便,  必令利滿足,
 是利滿足已,  修忍無過上。」

爾時,天帝釋及鞞盧闍那子婆稚阿修羅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釋提桓因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修行於忍,讚歎於忍。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亦應如是修行於忍,讚歎於忍。」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鞞盧闍那」,巴利本作 Verocana。

聖本無「那」字。

「眾」,宋、元、聖三本作「生」。

「鞞」,大正藏原為「毘」,今依據聖本、高麗藏二本改作「鞞」。

[註解]

鞞盧闍那子婆稚:阿修羅王名,他的父親是「鞞盧闍那」阿修羅王,他的名字叫「婆稚」。

若人勤方便,必令利滿足,是利滿足已,修忍無過上:如果有人精勤努力,一定能讓他的利益得到滿足,利益得到滿足後,修行忍辱才是至高無上的。

世間諸和合,及與第一義,當知世和合,則為非常法:世間眾生和諧共處,而能達成最好的利益,要知道世間和諧並非理所當然(而需要修行忍辱方能長久維持)。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等同利欲適願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然而,一切生物的結合,是受用中最高的,已完成的目標是閃亮的」。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鞞盧闍那子婆稚阿修羅王認為只要精勤努力,人人皆能滿足自身的利益;滿足自身的利益就夠了,無需再努力。

天帝釋則認為,滿足自身的利益後,仍應修行忍辱,這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佛陀則綜合兩人所說,並加以補充:只要精勤努力,人人皆能滿足自身的利益;除了滿足自身利益之外,還要與眾生和諧共處,方能自利利他,實現圓滿的利益。但要知道,與眾生和諧共處得來不易,並非理所當然,唯有透過修行忍辱,方能長久維持。因此滿足自身的利益後,仍應修行忍辱,這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回到《雜阿含經》卷40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