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夜宿一娑羅林中。
時,有一婆羅門,近彼林側,與五百年少婆羅門共。彼婆羅門常稱歎欽想:「欲見世尊,何時遊於此林,我因得見過ⓐ,問所疑,頗有閑暇為我記說?」
時,彼婆羅門年少弟子為採薪①故,入於林中,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正,諸根寂靜,其心寂定,形若金山,光明徹照。見已,作是念:「我和尚ⓑ婆羅門常稱歎欽仰,欲見瞿曇,問其所疑,今此沙門瞿曇到此林中,我當疾往白和尚[*]令知。」即持薪束,疾還學堂。捨薪束已,詣和尚[*]所,白言:「和尚[*]當知,和尚[*]由來常所稱歎欽仰欲見沙門瞿曇,脫到此林,當問所疑,今日瞿曇已到此林,和尚[*]知時。」
時,婆羅門即詣世尊所,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獨入此恐怖, 深邃叢林中,
堅住不傾動, 善修正勤法。
無歌舞音樂, 寂默住空閑;
我所未曾見, 獨樂深林者,
欲求於世間, 自在增上主?
為三十三天, 天上自在樂?
何故深林中, 苦行自枯槁?」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欲種種求, 諸界多種著;
彼一切皆是, 愚癡之根本,
如是一切求, 我久悉已吐,
不求不諂偽, 一切無所觸。
於一切諸法, 唯一清淨觀,
得無上菩提, 禪思修正ⓓ樂②。」
婆羅門復說偈言:
「我今敬禮汝, 大寂牟尼尊,
禪思之妙王, 覺無邊大覺;
如來天人救, 巍巍若金山。
解脫於叢林, 於林永不著;
已拔深利刺, 清淨無餘跡。
論師之上首, 言說最勝辯;
人中雄師子, 震吼於深林。
顯現苦聖諦、 集、滅、八正道;
能盡眾苦聚, 乘出淨無垢。
自脫一切苦, 濟彼苦眾生;
安樂眾生故, 演說於正法。
已斷於恩愛, 遠離於欲網;
斷除於一切, 有愛之結縛。
如水生蓮花, 塵水不染著;
如日停虛空, 清淨無雲翳。
善哉我今日, 至拘薩羅林,
得見於大師, 兩足之勝尊,
大林大精進, 得第一廣度;
調御師之首, 敬禮無所畏。」
時,婆羅門廣說斯偈,讚歎佛已,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校勘]
ⓐ 「過」,大正藏原為「遇」,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過」。
ⓑ 「和尚」,大正藏原為「和上」,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和尚」。[*]
ⓒ 「若」,大正藏原作「苦」,今依前後文改作「若」。
ⓓ 「正」,大正藏原為「不」,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正」。
[註解]
① 薪:柴草。
② 禪思修不樂:禪修以離欲。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修禪離欲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有自信地獨處修禪」。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