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蘇摩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右肩上,至安陀林坐禪。
時,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蘇摩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檀①,著右ⓐ肩上,入安陀林坐禪。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至蘇摩比丘尼所,問言:「阿姨!欲至何所?」
答言:「賢者!欲至遠離處去。」
時,魔波旬即說偈言:
「仙人②所住處, 是處甚難得,
非彼二指智③, 能得到彼處。」
時,蘇摩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等?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作此思惟已,決定智生,知是惡魔來欲嬈亂,即說偈言:
「應以定慧而非男女相評斷人心入於正受④, 女形復何為,
智或若生已, 逮得無上法。
若於男女想, 心不得俱離,
彼即隨魔說, 汝應往語彼⑤。
離於一切苦, 捨一切闇冥,
逮得滅盡證, 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惡魔ⓒ, 即自磨滅去ⓓ。」
時,魔波旬作是念ⓔ:「蘇摩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悔,即沒不現。
[校勘]
ⓐ 宋、元、明三本無「右」字。
ⓑ 「安」,聖本作「女」。
ⓒ 「惡魔」,宋本作「應」,元、明、聖三本作「應去」。
ⓓ 宋、元、明、聖四本無「即自磨滅去」五字。
ⓔ 「念」,宋、元、明、聖四本作「念即時磨滅去」。
[註解]
① 尼師檀:坐時或臥時墊在身下,以保持衣服乾淨的長方形布。又音譯為尼師壇,義譯為敷具、坐具。
② 仙人:超凡的修行人。
③ 二指智:少許的智慧。南傳的註釋書解釋女人以兩根手指取線而割斷,或探試煮飯是否熟了,因此以二指智批評女人的智慧只能做針線活。
④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確地獲得」,指正確地到達定境。又譯為「等至」,音譯為「三摩鉢底」。
⑤ 語彼:告訴他。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不管佛弟子的出身為何,佛陀都善護念佛弟子,鼓勵他們精進,縱使目標看似遙遠,佛陀總會解說一步步的次第讓弟子能日漸增上。魔波旬則反之,主張目標遙遠所以應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