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2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我當獨一靜處,專心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身著染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增加精進,修諸梵行,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羅陀曰:「善哉,羅陀!能於佛前問如是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羅陀!當知有身①、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何等為有身?謂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云何有身集?謂當來有愛②,貪、喜俱③,於彼彼愛樂④,是名有身集。云何有身滅?謂當有愛,喜、貪俱,彼彼愛樂無餘斷、捨、吐、盡、離欲、寂、沒,是名有身盡。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滅道跡。有身當知,有身集當斷,有身滅當證,有身滅道跡ⓐ當修。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有身若知、若斷,有身集若知、若斷,有身滅若知、若證,有身滅道跡若知、若修已,羅陀!名斷愛、離愛、轉結,止慢無間等⑤,究竟苦邊。」
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從座[*]起,作禮而去。世尊如是教授已,羅陀比丘獨一靜處,專精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染色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增益精進,修諸梵行,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跡」,宋、元、明三本作「跡當知」。
ⓑ 「喜」,宋、元、明三本作「喜隨喜」。
ⓒ 「以」,宋、元、明三本作「以者何」。
[註解]
① 有身:由五陰構成的我。音譯為薩迦耶。舉例而言,執著於「五陰是我」的見解,則稱為身見、有身見、薩迦耶見。
② 當來有愛:對未來存在的渴愛;導致來生的渴愛。其中的「有」即是十二因緣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當來有愛」這詞的結構像佛經中常見的「欲愛、色愛、無色愛」,是指「當來有」的這種「愛」。
③ 貪、喜俱:伴隨著貪欲、喜愛。
④ 彼彼愛樂:到處喜愛。
⑤ 止慢無間等:完全地破除我慢。
[對應經典]